那年頭黨政分家,鎮長分管財政,人事,經濟,一把抓,有實權,是實職,他不願意,書記也不能撒破臉,也不必扯後腿,也不屑背後損人。書記分管黨,權屬之內的事自然能操持,他先讓袁煥軒入黨,再讓他當上人大代表。臨時工問題,再不能趕快解決的話,他這個書記還不如回家去種紅苕,苕到底算了。
說白了,所謂招工,並非體制內的事業單位的工人,也非有編制的國營企業的工人,只限於鎮機關內部自屬的集體制工人,其身份地位與工作待遇,跟鎮食堂的廚師,服務員,洗碗工,及辦公室的通訊員,勤雜工,清潔工,沒有兩樣,只要出一點差錯,或有一個閃失,領導一句話就能讓他滾蛋,況且他還沒法,和這些同屬同等同類的後勤人員比,因為他們都是鎮機關幹部的家屬,或親戚,哪個關係都比他牢靠,工作比他穩定。
此路不通,謝書記決定拐一下彎,繞道而行,曲線渡河,條條道路通羅馬,無非是多走幾步冤枉路。袁煥軒先被鎮裡的鎮企業竹編工藝美術廠,正式招為集體制工人,再被書記借調來,用“以工代幹”的身份,給他當秘書。雖然這次招工,一不解決編制,二不解決住房,三不解決帶家屬,只是把他一個人由農民變成鎮企業的工人,由農業戶口變成非農戶口,讓他的家庭變成半邊戶。
但從謝書記非命令他來當秘書不可,謝書記強硬的態度,早把要與王鎮長死磕到底的決心,暴露在眾人眼前,即使是神經病都看得出來,此問題已不成問題,這個問題,書記遲早會幫他解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四年過去,袁煥軒全省拿一等獎的廣播稿,地區日報頭版頭條的新聞稿,《長江文藝》發表的中篇小說,都讓他名震全縣,評為全縣十大優秀青年之一。
不管從哪個方面講理,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事,都該破例,除戒,開恩,謝書記每回開會都提出來商議:該同志的轉幹問題,我希望你同意,並給予支援!
王鎮長說:緩一緩,有人民群眾來信。
謝書記說:什麼樣的信?什麼樣的人寫來?什麼樣的人收信?發動人民,鼓動群眾,*遺風,整人害人,要不得!
王鎮長說:御用文人,筆墨拍馬屁,群眾反感,幹部也反感!我早提醒過,不要搞形式主義,不要搞個人崇拜,不要人為製造新聞。
謝書記說:人家有真本事,用硬實力說話,這種個人能力,省裡,地區,縣裡都表彰,惟有你不認可,還借題殺伐,我看你想開歷史倒車,小心觸犯眾怒。
王鎮長說:我曉得他是你的人,橫豎硬要搞轉幹,就是在培植黨羽,立個人威嚴!
謝書記說:我啟用他,他出錯了嗎?他不錯,就證明我用對了人,他有功勞,就該獎賞。要是跟你似的,當獎不獎,反而懲罰,以後哪個還肯幹事?
王鎮長說:臭老九翻身,手伸上天,想摘桂冠,我就是不服,看不慣!
謝書記說:就連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都不能正確理解,就連唯才是舉,能者上薦,都不能正常執行,你這種人,就不合適管人事,上邊把你放下來,坐這個位置,真不知是出於何故?
王鎮長說:只要我還坐在這個位置上,這個頭就不點,這個字就不籤。你倆有能耐,就叫上邊把我撤職查辦。
袁煥軒轉幹的事,就一直拖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