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謝河畈> 榕樹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榕樹下

師友認為袁秋華與其在愛情這條岔路上萎靡,不如回頭踏上事業的征途,奮勇當先,拼出一片廣闊天地。勸袁秋華重操舊業,簡而言之,就是希望她糾正跑道,拾起夢想,繼續寫網文。但作為一個資深的文青,袁秋華見證了“榕樹下”的興衰敗北。她便面對選擇,是堅守你單純真卻高貴,簡樸而優雅的藝術理想,還是願意跟現實妥協,將藝術變通為等價交換的時髦買賣?一個是小眾的陽春白雪式曲高和寡,一個是大眾的下里巴人式舉城歡聚,你是要精神食糧,還是要物質享用?

榕樹下全球中文原創作品網,源於1997美籍華人朱威廉創作的一個個人主頁。1999年成立上海榕樹下計算機有限公司,網站正式運作。2000年,獨家刊載了癌症患者陸幼青的《死亡日記》,引起了整個社會對生命真諦的深層思索。2001,艾滋病患者黎家明的《最後的宣戰》在榕樹下發表,使更多的年輕人開始思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至此,全國乃至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矚目“榕樹下”。

“榕樹下”作為網路文學的鼻祖,它曾讓普通人的文學夢成真,也曾讓許多小人物變成文化偶像標籤,如,安妮寶貝,韓寒,郭敬明、今何在、饒雪漫等,並凝聚了一批在華語文學界極具影響力的作家,如,李尋歡、寧財神、邢育森、蔡駿、慕容雪村、步非煙等。

簡單概括下,早期榕樹下只有兩類使用者,文學作者和論壇粉絲。

先說.熱愛文學,因為文學來到榕樹下的作者。早期的榕樹下,是70後,80後文青開啟心扉,渴望被瞭解的高階會所。96年在香港,因為蒐集寫書的素材,袁秋華便接觸了電腦,那時還是 Dos 6.22和windows 3.2作業系統,也有word 和 excel.模板,磁碟複製,金山輸入法打字,但寫文章比紙筆方便快捷一萬倍都不止,她花五千元買了臺惠普486筆記本。90年代末,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駕駛、英語、電腦,是開啟新世紀的三把金鑰匙。市民每月工資普遍只有三四百元,一臺普通電腦卻要四五千元,屬於奢侈品。即使因工作需要,也只有政府首腦機關,金融部門,培訓機構,高等校院,購買辦公電腦。但隨著網路的興起,城市的家長們,為了子女將來不在競爭中落後,省吃儉用攥下錢來,仍然送孩子去學這三項技能。電腦更新換代快,系統升級更快,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2000年袁秋華在中關村買了臺國產筆記本,清華同方的聯想,奔騰處理器,wds98系統。有電腦,有網線,隨時可以上網。榕樹下曾經是袁秋華開機就開啟的網站。頭兩年,她每天都會上去拜讀安妮寶貝、寧財神、李尋歡、邢育森、蔡峻、今何在、慕容雪村、木子美等人的文字,養成習慣後,逐漸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後來,在魯院的課堂上,袁秋華便聽著名作家,期刊主編,北大教授講榕樹下,講網文,課間討論韓寒,木子美,郭敬明,安妮寶貝。老師們認為網路文學不會成為主流,難登大雅之堂,其中優秀作品更是少之又少。網路文學就是通俗文學,其基本形態就是型別小說。元曲、明清小說,民國的鴛鴦蝴蝶派,當初都是通俗文學。近代的解放區文學,其大眾化、通俗化,就成為重要的標準。瓊瑤的言情,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基本都是通俗文學。市場需求決定娛樂形式,存在即合理。網文訊速崛起,只因為適應了以市民階層為主體,普通大眾的欣賞趣味與文化需求,這已證實網路文學,就是通俗文學。在市場上,通俗文學可能會佔相當大的份額,不僅中國,外國也是這樣,但傳統文學的價值卻不會被取而代之。

老輩之間也有不同看法。任何文學起初,都是以娛樂形式出現。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只會越來越寬容,讓各種聲音都有發出的自由,和受到呼應的自由,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網路文學是很不成熟,但他正在茁壯成長。腳踏車能夠前進不倒,是因為有動力。只要保持著這股發展趨向,遲早會成熟,其間也有個大浪淘沙,去偽存真,剔糟留精的過程。至於經濟的興衰,對網路文學的影響,估計不會太大,藝術能夠興盛於盛世,也能興盛於戰亂,能夠左右他的,只有創作者本身。現實生活只會影響創作者的收入,影響不了創作者的作品,該好的會好,該差的會差,經典總要誕生,攔都攔不住。

在同學們看來,網路文學就是一日常消遣讀物,學生白領沒事的時候,喜歡玩的一種娛樂活動,若它真的如格律詩詞,楚辭漢賦一樣,詰屈聱牙大道理一串串,又有誰願意在工作學習之餘,抱起它來進行更沉重的精神錘鍊呢?速食文化本身就不想對讀者進行思想教育和文化普及,只是來給大家做神經按摩,松筋活綹,舒緩生活壓力而已。隨著電腦和網路的普及,各行各業,只要你有網路,就可以進行創作。網文寫手的創作動機,其實比較單純,大部分只是為了寫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故事。因為他們的行業不同,學生創作的校園故事、玄幻故事,更受在校生歡迎,白領創作的職場鬥爭故事,則更能引起白領階層的共鳴,家庭主婦寫的婆媳鬥爭、家長裡短,就像肥皂劇一樣,令有共同體驗的讀者能夠切身體會。

對網路文學的評論,除了公開發言,同學們還有一種歡欣鼓舞的慶幸心理,大傢俬下竊竊私語,絕對不想被老師知道。網路上,人人都平等,網路上的文學創作,同樣也是眾生平等。在網上,作者可以自由地、不受任何限制地、隨心所欲地發表作品,不再需要得到某些專家,或編輯的認可。李尋歡說出了大家的心聲:“網路文學的父親,是網路,母親是文學。網路文學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來自於‘網路父親'的精神內涵自由和平等。自由,不僅是寫作的自由,而且是自由的寫作;平等,網路不相信權威,也沒有權威,每個人都有平等地表達自己感受的權利。”他整結得太精準了,同學們都佩服他,都羨慕他。網上寫作,更具備藝術創作所要求的“無功利性”,因而,它也就“更純粹、更真實”。

同學們還普遍有一個很嚴重的心理障礙,就是難以接受“庸俗”編輯對作品的刪改。手機錢包鑰匙丟了,沒飯吃沒房住了,我們都不太在乎。曾經有小偷光顧了魯院宿舍,盜走了八臺膝上型電腦,我們眼也沒眨,第一反應只是電腦裡的存稿有沒有備份?立即拿著隨身碟去電腦閱覽室檢視,存稿都有的,念“阿彌陀佛”感謝菩薩保佑,近期的新稿沒有備下的,馬上勃然大怒,咒罵小偷出門被車撞,跑路掉下水道。電腦和隨身碟一起不見了的費思存,直接昏倒。她醒來每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寄過列印稿的出版社,雜誌社,報社的熟人,聲音顫抖著詢問:我的稿子,還在不在?煩請您,趕緊幫我找!人沒咋的,只是電腦,還有隨身碟,被盜了,拜託您嘍,必須找到呀!不採用沒關係啦,只要稿子還給我,我請你吃大餐!

也許心存偏見吧,編輯都是別人的好,文章都是自己的好。我們發現出版的書,或發表的文章中,少了一段話,被改動了幾組修飾詞,或者刪了開場白,砍了結束語,甚至調整了章節順序,對責編就會耿耿於懷。但凡提及編輯的不稱職,大家便抨擊“好為人師”,“自以為是”,“故作聰明”,因為編輯認為改後更好了,可我們卻覺得被改爛了,更糟了。他們修改我們的文章,就像老師批改學生的作業一樣,若是作家兼編輯,是文壇大哥大,大姐大,其文學水平,甄別水準,我們瞭解也信服,背後嘀咕幾句罷了,見面則千恩萬謝。

如果是比我們年輕,比我們有來頭,靠關係走後門進去的青頭小資,美女作家,只要看她們欣賞,推祟,鼓吹的低幼讀物,或文化垃圾,就知道她們的鑑別能力有多低,趣味有多俗,見解有多膚淺,真懷疑她們的文憑是不是買的?工作是不是交易來的?名氣是不是炒來的?她們在她們的大圈子裡尋歡作樂,我們在我們的小圈子裡勤奮寫作,原本井水不犯河水。因為地位,她們還愛好指導別人怎麼樣寫作,特別喜歡發言講論,儼然一派大家風範地對著媒體說三道四,自認為只有她們才是高品質的文化精英,是文學質量第一的高手代表。雖然看不慣,但我們忍了。要是趁工作之便,對我們指點門道,砍伐人道的悲憫情懷,削減責任擔當的意義,對不起,我們就義憤填膺地口訴筆伐了:你混文憑,混飯吃都可以,請不要玷汙文學,褻瀆讀者,羞辱作者。你出國留洋了麼?你在新思潮面前就是低能兒!你讀過四書五經二十四史麼?你在舊傳統面前就是門外漢!你在西洋的卡通,東洋的漫畫,港臺言情劇中長大,最近是不是追韓劇呢?我們承認,你會粗鄙的煸情,不是男主疾病失蹤,就是女主車禍失憶,再湊巧家長阻撓,閨女搗亂,於是乎種種誤會,樣樣傷心,最後花好月圓。我們肯定,你會虛假的告白,N個男人圍著女主轉,女主圍著N個洋人轉,於是乎各種炫富招式,各類享樂套路,玩得得心應手。你出書出鏡,春風得意,你籤售簽約,風光無限,實際上,你玩文學取樂,遊戲人生自娛,現在找刺激,將來找死!你這文化掮客,不懂裝懂亂彈文學,只會搞交易撈名撈利,何必搗糨糊?滾出文學圈!

誠哉斯言。就像不曾頂著炎炎烈日,在田間地頭淚滴禾下土的城市人,無法真正體會糧食來之不易一樣,沒有經歷過寫作磨鍊的外行人,也很難想象其中的艱辛與孤寂,她們鄙視傳統古文培養的民族價值觀,沒有優患意識,沒有悲憫情懷,沒有人道精神,也忽視現代文化理論素養,不懂文藝審美,不願接觸勞苦大眾,只關注一已之樂,更不會理解正統作家追求的,公平公正背後的社會意義,及自覺擔當文藝責任的歷史使命感。袁秋華對自己的作品,在哪一頁被刪改了哪個詞哪句話,都記得一清二楚,至今還恨不得找上門去刨根問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