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張子房逝去,大漢官方給與了高度評價,但實際上,呂雉不知的是,張靚依然為大漢留下了後手,而執行張靚這個計劃的,就是陳平。
漢高祖劉邦心中知道陳平跟張靚的關係,?但呂雉卻是並不知道,不過,她也知道,陳平比較尊重張靚。
正因為這種關係,所以,呂雉對陳平也是頗為照顧。
張良逝去,呂后臨朝,大封呂氏外戚為王。
為人方正的右丞相王陵援引劉邦白馬之盟而強烈反對,?陳平和周勃卻贊成。
退朝後,王陵責備陳平、周勃,說:“當初與高帝歃血為盟的時候,你們難道不在場嗎?如今高帝駕崩,太后臨朝,想封呂氏為王,你們卻討好太后,背棄盟約,有何面目見高帝於地下?”
陳平、周勃說:“在朝堂上力爭,我們不如您,但保全社稷、安定劉氏後裔,您就不如我們了。”
王陵啞口無言。
事後,呂后將王陵調任虛職太傅,而升陳平為右丞相,但實權掌握在左丞相審食其手中。
樊噲之妻呂嬃對陳平抓捕樊噲之事懷恨在心,?多次向其姐呂后進讒言說:“陳平為相非治事,日飲醇酒,調戲婦女,?人品頗為不堪……”
陳平聽說後,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地飲酒漁色。
呂后得知後竊喜,曾召呂嬃和陳平對質,說:“鄙語曰‘兒婦人口不可用’,顧君與我,何如耳!無畏呂嬃之讒也。”
但表面上尋歡作樂、深居簡出的陳平卻在暗中與陸賈謀劃除掉諸呂之事,並按陸賈之計送給太尉周勃五百金,為其祝壽,與之結交。
漢高後八年,呂雉病重,她臨終前仍沒有忘記鞏固呂氏天下。在她病危之時,下令任命侄子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產統領南軍。
病榻之上,呂雉把呂氏親族召集攏來,告誡他們:“高帝平定天下以後,與大臣訂立盟約‘不是劉氏宗族稱王的,天下共誅之。’現在呂氏稱王,劉氏和大臣憤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輕,?大臣們可能發生兵變。所以你們要牢牢掌握軍隊,守衛宮殿,千萬不要離開皇宮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
呂后崩後留下遺詔讓呂王呂產擔任相國。讓呂祿的女兒做皇后。
然而,呂后在政時期培植起一個呂氏外戚集團,加劇了大漢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
呂后駕崩之後不久,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馬上暴發了流血鬥爭。
大漢袒劉之軍蜂起,齊王劉襄發難於外,陳平、周勃響應於內,劉氏諸王遂群起而殺諸呂,呂氏一族男女“無少長皆斬之”。
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一場流血鬥爭,以皇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諸呂之亂平定之後,大臣認為呂雉所立的後少帝和另外兩個劉盈庶子均不是劉盈親生,於是先廢后殺少帝劉弘,並在劉姓皇族選擇皇位繼承人。
考慮的重點就是其母親必不能有一個勢力強大的孃家,於是大家選來選去,順理成章地就選到了身世清白,為人小心謹慎,看似沒有什麼能力,應該比較好拿捏的代王劉恆。
論功行賞之際,周勃功居第一,悄然完成張靚交待的任務,將代王送上皇帝寶座的陳平便稱病將右丞相之位讓與周勃,自己任左丞相,功居第二,獲賜金千斤,增加食邑三千戶。
周勃因為位居首功,居功自傲,很是自得。
而且,周勃覺得,漢文帝乃是一個小小的代王出身,能力一般,應該會對自己馬首是瞻。
然而,出乎周勃和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漢文帝竟然是出乎尋常的老道厲害。
文帝即位後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張武為衛將軍和郎中令,負責守衛皇宮、京城,從根本上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