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打死紅毛鬼子二百多,“紅旗軍”的傷亡也不少,四十三位戰士成為了英烈,還有六十幾人重傷,估計最少會有兩三成人熬不過去。
一百幾十輕傷員包紮後有一半人基本上無大礙,能夠繼續執行戰鬥任務。
戰事已經塵埃落定施大瑄還傻站著,他臉上的表情很豐富。
整個海戰過程都沒有半個時辰,這小子的嘴巴一直張著,他真的沒見過如此的火力,接近二百門火炮對轟帶來的震撼讓他呆若木雞。
現在傷亡情況也統計出來了,明軍的傷亡率跟荷蘭人差不離,但是戰死的明軍就少了太多,只有荷蘭人陣亡人數的四分之一。
這應該是空前的勝利,此戰足以宣告以後西夷戰船的炮火優越性不存在了。
忽然施大瑄如同著魔般衝到黃漢面前,差一點被顧奎、嚴從優等等四個親衛一刀砍了。
施大瑄撲通一聲跪下了,隨即磕頭如搗蒜,額頭敲擊甲板發出“咚咚咚!”如同敲鼓般的聲音。
“將軍,卑職服了,卑職這輩子跟定將軍了,卑職要立功,卑職要成為船長,卑職要爭取到跟荷蘭人面對面炮擊的機會。”
此戰黃漢是幸運的,因為指揮艙在前部沒有被荷蘭人的炮火打中,因此在艙內指揮作戰的將佐們沒有出現傷亡。
沈憲宜、王玉琪、沈明、何守歆等等幾十人都在場,在炮來炮往之時,王玉琪為了讓眾人安心告訴大家指揮艙都加了裝甲,他為了保障將軍的安全還在外面壘上了糧袋。
即便指揮艙被荷蘭人的炮火直接命中,炮彈打在糧袋上會被緩衝了力量,再穿透蒙了鐵皮、銅板厚達一尺餘的三層艙板基本上不可能。
王玉琪親自設計的艙板採用了三層疊加的方式,三層四寸厚的木料每層都會蒙上西洋生產的厚實帆布,這樣的艙板即便被打穿之時也不會導致木屑飛濺造成更大傷害。
這個時代的炮彈不是榴彈,也不是大明已經研發並且在少量使用的開花彈,要減少實心鐵球帶來的破壞力其實很簡單,只要條件允許佈置大量麻袋、蒲包裝滿泥土就能夠搞定。
炮彈打入泥土中跳不起來當然沒有了傷害效果,因此在沒有泥土的船上王玉琪佈置陸戰隊員用糧袋緩衝敵船炮彈的力量是很科學、實用的辦法,值得廣泛推廣。
況且糧食也不見得就會浪費了,打完海戰大可以重新篩去雜物繼續食用,被鐵球打過又不存在毒素。
指揮艙裡的將佐們都看到了荷蘭人甲板大戰船的炮火,終於明白了大明水師跟西夷海軍的差距。
大家都理解了家主為何不遺餘力發展水師,為何強調要竭盡所能給戰船裝備大炮越多越好。
如果“紅旗軍”不是擁有七艘火炮幾十門的大型戰船,哪有可能跟荷蘭人的甲板戰船較量,取得完勝並且繳獲敵船簡直是痴人說夢。
黃漢對心悅誠服的施大瑄道:“你不要老是下跪,站起來挺起腰桿說話。”然後他又看了看沈憲宜和王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