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走廊土地肥沃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是經過歷史驗證的,由於有燕山山脈的融雪,大旱之年水庫都不會乾涸,因為有落差,灌溉農田相對省了許多人力和畜力。
有了這個地肥水美之地,黃漢又準備收留更多頻臨死亡的失地漢民,末世的大明這樣的人多不勝數。
李九成在吳橋造反導致山東亂了大半個省,又有上百萬流民出現了,許多人聽說了撫寧有塊王道樂土,攜家帶口投奔的不知凡幾。
為此黃漢專門派遣了庶出的大舅子秀才公鄭孝禮協助劉在旗、黃可造負責收容山東流民,用鄭孝禮的目的就是讓他利用鄭家五公子的身份跟地方官交涉。
鄭家庶出的老四鄭孝章去年得到了正九品主簿官職,今年灤州守備營考績優良,保不準能夠升一級成為從八品,老五鄭孝禮還只是一個吏員如何甘心,得到了展現自己的機會,當然會不遺餘力。
“紅旗軍”在遼海山東海岸線利用了幾個港口登岸施粥,給予逃難到此的老百姓救濟,沒多久訊息散開,得知有免費食物,海量戰爭難民拖家帶口而來。
宣傳隊在發放救濟的同時廣泛宣傳“紅旗軍”的屯墾政策和具備的優越性,風險被大家忽略。
願意出海的難民能夠分五十畝麥田,能夠種地的男丁可以拖家帶口上船前往金州和前屯衛,他們可以拿月餉六錢銀子、本色五斗雜糧成為衛所軍。
這個年頭的人們都知道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明明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大多數流民還是不願意上船去遼東做衛所軍。
黃漢也沒指望所有的人都跟著“紅旗軍”走,盡人事看天意,劉在旗的宣傳隊每天都在施粥現場進行宣傳,被鼓動後下定決心度海去遼東謀生的人立刻可以吃到白麵炊餅。
宣傳內容很有說服力,跟鼓動寧遠軍民屯墾開出的條件相同,也是被建奴殺了每人都會得到三十兩銀子的賠償,被毀一畝屯田賠償五斗麥子。
雖然人人害怕去遼東,但是困在港口附近有家不敢回的日子何時是個頭?“紅旗軍”現在有船在港口,安排人在岸上每天施粥兩次,成千上萬人僅僅每天有兩碗稀粥吊著命而已。
所有人都明白這不是長久之計,萬一“紅旗軍”走了沒有人給免費的兩碗粥,這裡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
許多人決定冒險回家,更多人相信了戰無不勝的“紅旗軍”,他們選擇賭一把去種唾手可得的五十畝屬於自己的良田。
沒有人對於“紅旗軍”開出的條件有異議,因為每一戶種五十畝田,男丁每個月會得到六錢銀子五斗雜糧的報酬,種子、農具都由“紅旗軍”提供,農忙時還會得到軍隊的幫助,有輪換使用耕牛、馬匹耕種的便利。
有了收成“紅旗軍”分一半那也是應該的。如果一畝田產量一般般也能夠打一石麥子,最後每一家屯戶豈不是能夠到手二十五石麥子?
普通農戶獲得二十五石麥子足以養活十五個人,畢竟農戶不可能天天吃白麵炊餅,野菜、雜糧會混著吃,一個家庭不可能人人都是壯勞力,女人、孩子、老人的食量也會小許多。
況且“紅旗軍”的政策是一丁一戶,負責種五十畝旱田,不可能擁有十五口人的大家庭,當田畝屬於自己的,沒人嫌多,家裡有二丁分家能夠多耕種五十畝誰會放棄?
船運金州和寧遠的山東人越來越多,從陸路逃難進入北直隸的更加多,眼看著流民潮又就要風起雲湧,糧價頓時開始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