勳貴們一個個財大氣粗,投資在“漢江省”的資本都已經超過五百萬兩銀子,當然想象不出二百萬兩銀子對於擁有億萬人口的大明朝廷有多麼艱難。
這也是大明亡國前夕,崇禎要求文武百官、勳貴疏餉,只得到了不足二十萬兩銀子。
而李自成強盜集團洗劫京師,敲詐出七千萬兩浮財的原因。
以流寇的紀律性,肯定做不到“一切繳獲歸公”,私藏的金銀財寶肯定無法統計。
封建王朝,貴金屬一直作為貨幣使用,大明因為對外貿易的順差,礦藏的開採,金銀總量每年都在增長中,不會因為戰亂而減少。
只不過遭逢亂世,金銀貶值得太嚇人,使得糧食貴得離譜,是太平年景的幾倍甚至於幾十倍。
房產、田產、傢俬、古董、字畫等等賤得無人問津而已。
泱泱大國,億萬人口的首都,擁有百萬人口的京城是高官、勳貴雲集的地方。
大明烽煙四起,處處都不安全,大明立國二百幾十年,京師雖然屢次被敵人包圍,但是從來沒有被誰攻破。
達官貴人當然不可能想到最後的結果是被區區流寇奪了城,往京師外轉移財產當然不會做。
恰恰相反,太多有頭路的達官貴人應該是帶著積蓄進入京城躲避戰火。
故而京城內的鉅富之家不知凡幾,這座城市擁有億萬兩白銀計的貴金屬,可信度很高。
不要驚愕與資料,被闖賊搜刮到了七千萬兩銀子的貴金屬其實也要大打折扣。
因為那時七千萬兩銀子的購買力,恐怕還不如太祖朱元璋之時的二三百萬兩銀子。
現任戶部尚書李待問被錢糧困擾得寢食難安,自家人知自家事,把他這個戶部尚書典賣了,戶部一年也不可能擠出二百萬兩銀子的軍餉。
他立刻出班道:
“陛下,四川、河南、中都、山西、陝西今年幾乎沒有上交秋賦,朝臣的俸祿已經拖了半年,眼看著年終將至,臣連發放三個月俸祿的銀子都沒有湊齊,哪有銀子用兵陝西。”
閣臣程國祥是前任戶部尚書,熟悉戶部的情況,此時實事求是道:
“陛下,朝廷財政枯竭,戶部已經難以為繼,連擠出二十萬兩銀子都沒有能力,哪有拿得出二百萬鉅款的可能性。”
長期拖欠官員俸祿,拖欠兵丁餉銀的崇禎皇帝:“唔……”他實在是無言以對,只能滿口虛詞。
見把話題引入錢糧後,皇上和袞袞諸公都顯得有氣無力,張鳳翼不失時機開口道:“陛下,老臣有個能夠為大明增加收入的好建議。”
增加收入?窮得叮噹響的崇禎大感興趣。連忙問道:“愛卿有何建議?”
張鳳翼不慌不忙道:“瓊州府荒僻且經常有土著造反,我大明在那裡得到的稅賦還不足以養兵平叛。
如今‘漢江郡王’需要瓊州府的地盤屯田種植橡膠樹,‘紅旗軍’可以抽調兩營人馬駐防瓊州府進行軍管,還可以每年上繳朝廷五萬兩稅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