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官員棄城逃跑,朝廷可不管敵人來了多少,城裡是不是有兵力,有沒有堅守的可能性,只要被逮住十有八九保不住項上人頭。
這一次下定決心逃跑的巡撫、知府、兵備道、同知、通判等等官員有幾大百。
他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無非是認為“漢江郡王”獨樹一幟,早晚會成了氣候,他們這些大明現任官員主動歸附,於情於理於大局著想,“漢江郡王”都會給予機會。
由此可見,大明被流寇、建奴雙重禍害軍事上節節敗退的同時,在政治上又被黃漢佔據了最高點,使得官僚集團多了選擇,跟崇禎皇帝更加離心離德。
眼看著沒幾天進入十一月,黃河的冰凍層已經能夠跑馬,高迎祥、阿濟格等等都覺得繞過潼關殺入河南的大好時機來了。
流寇屯田卓有成效,今年的陝西可謂風調雨順,撂荒時間不長的田畝地力足,收成達到中等以上,有了大量糧食,一年內用不著為餓肚子發愁的流寇氣焰囂張。
高迎祥有上進心,認為偏安一隅早晚會被剿滅,逐鹿中原爭取謀奪天下才是必由之路,他主動派遣李自成跟清軍協商共同出兵的事宜。
最積極的當然是范文程,他在秋天就接到了崇德的親筆信,主子信中平等的語氣讓這個大漢奸覺得骨頭輕了幾十斤,差一點就飄上了天空。
扶持流寇把大明腹地打得稀巴爛的同時還要保全滿蒙騎兵,這個任務比較重,范文程跟濟爾哈朗、阿濟格多次密議最後達成共識。
不管在大明腹地的進攻多麼順暢,堅決執行只打三四個月的計劃,一定要在明年二月初冰雪消融前脫離中原戰場,二月底必須出關,然後繞道漠北返回家鄉。
哈寧阿已經成功繞過“紅旗軍”防線到達陝西,合計減員二十幾人只佔總人數的百分之五,還能夠接受。
他自認為只要備足糧食,大軍繞道漠北迴遼東無非辛苦一些,多花費兩個月時間而已,不會出現危險。
阿濟格、濟爾哈朗、范文程等等將領最擔心遭遇半途而擊,而往返兩趟的老將哈寧阿信心滿滿。
他明確指出“紅旗軍”在漠南經營防線其實是一步臭棋,過早暴露了目標和實力。
如果漠南沒有“紅旗軍”的堡壘防線,急著回家的人馬肯定不願意多消耗體力、糧食承受減員繞道漠北,大有可能渾渾噩噩陷入“紅旗軍”的包圍圈。
然而如今這條路被截斷,繞道漠北之時,神仙也無法完成在數千裡之外圍堵不知何時才會出現的東歸滿蒙騎兵。
因此哈寧阿強調只要給養充足,肯多跑路,他保證能夠帶領絕大多數人馬安全回遼東老家。
清軍達成一致,殺入大明腹地爭取多搶劫糧食和金銀財寶,爭取滿載而歸,他們用不著守土選擇全軍出動。
高迎祥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割據,這段時間也在“剿寇”。
封建王朝的通訊極不發達,不少小規模造反武裝佔山為王,他們不懂也不知道形勢變化,誰來打誰,根本不管來者是不是官軍。
拿下陝西的高迎祥當然不可能容忍地方上盜寇橫行,清繳、收編大大小小的山賊、土匪的武裝一直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