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武到達西安後又帶出兩三萬人,戴罪的韓志寬和黃維正帶著僅有的三百餘家丁主動加入到了隊伍,他們下定決心去徵虜大將軍麾下效力。
如今的“紅旗軍”體系在大明很牛掰,即便撤出陝西的隊伍發展到了一兩萬戶十幾萬人浩浩蕩蕩無邊無岸,也用不著翻山越嶺繞過關防。
沿途的守關將領認“紅旗軍”這面旗幟,相信他們不會是企圖混入關城奪關的流寇,都同意開關放行。
進入西安城駐守的猛如虎總兵官和兵備道王肇坤、遊擊將軍鹹貞吉等等見徵虜大將軍不肯經營陝西,都有了不祥的預感。
但是人各有志,他們沒有刁難準備離開西安城的軍民、官神還開啟方便之門派人主動聯絡潼關守將予以放行。
得知“紅旗軍”產業撤離的訊息,咸陽城裡也有不少人家拖家帶口加入到了幾千裡大移民的隊伍。
為了確保撤退的陝西人口不至於餓死在路上,四方快運派出大量獨輪車和四輪馬車運送糧食接濟,回來時帶上體力不支的婦女、兒童和老人。
估計這一次大撤退會有至少三萬戶秦人離鄉背井前往“漢江省”定居,其中青壯年不低於五萬。
秦兵能打惡仗眾所周知,有了這許多秦人,選拔成千上萬秦人成軍彈指一揮間,終有一日他們會成為“紅旗軍”一員打回老家。
揚湯止沸莫如釜底抽薪,這五萬秦人青壯年如果還留在陝西,保守估計一半人都會成為流寇,倖存下來的肯定會成為日後闖賊的老營人馬。
放棄陝西這片貧瘠且天災不斷的地盤不代表放棄所有的軍民,只要有願意跟著“紅旗軍”走的老百姓,哪怕砸鍋賣鐵也要確保他們一路上的口糧。
不肯離鄉背井的秦人足以說明到了如今地步他們還沒有覺醒,不肯信任“紅旗軍”,人各有志,唯有自求多福了。
接下來的中原戰略就得調整,固守山西、固守漢水、長江一線必不可少。
由於大明新建立了漢江承宣布政使司,原本大明跟長江相連的漢江官方恢復了漢水舊稱,目的當然是便於區分。
在做不到給予流寇毀滅性打擊的情況下,保證這一帶的軍民糧食能夠自給自足的同時能夠提供一部分軍糧乃是重中之重。
靠近黃河的河南地區和陝西黃漢暫時放棄經營,已經在琢磨著撤空洛陽、開封等等大城的“紅旗軍”產業,至於會不會再次引起一片恐慌,黃漢不管了。
因為流寇太壞了,歷史上就曾經挖掘黃河大堤以水代兵淹沒開封城。
“紅旗軍”能打敢拼也無法抵禦滔滔洪水,萬一被打急眼了的流寇在跟救援開封、洛陽的“紅旗軍”對陣之時冒天下之大不韙挖開黃河怎麼辦?
為了避免“紅旗軍”的損失,也為了不讓人口稠密區變成千裡澤國。
流寇鬧得歡由他去吧!只要把他們遏制在陝西、河南北、山西南、南直隸東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