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漢之魂> 第七百五十一章:各顯神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五十一章:各顯神通 (1 / 2)

泰州、鹽城、揚州、南通州這片區域大明朝廷相當重視。

“紅旗軍”貿然在這裡圈大片田地不合時宜,因此都是採取改造無主沼澤地來造垛田。

如果有人看到了垛田的成果想來摘桃子,“紅旗軍”不介意跟他們玩白道、黑道,單看看誰膽大包天?

為何明末有那許多溫順的漢民變成了窮兇極惡的流寇、兵痞?

原因是一個敗壞的制度下會導致好人變壞,導致良民變成暴徒,崇禎皇帝這個當家人難逃其咎。

黃漢不會殺光所有觸犯大明法律之人,除非血債累累之徒,一般情況下總要給予重新做人的機會。

商人逐利乃是天性,在制度崩壞的前提下,在違反成本低,利潤巨大的前提下,連朝廷重臣,世世代代享受國恩的勳貴都不守本分,要商人守好本分那是笑談。

因此黃漢出手把晉商幾代人積累的財富一把搶光後沒有殺任何人,給予他們重來的機會。

在朝鮮屯墾的人群中最顯眼的就是晉商群體,一二百家晉商被拆分為一兩千個小家庭,人口有一萬幾千,都打散安置在漢城附近,漢江之南也有一部分。

宣傳隊早就大張旗鼓進行了宣傳蠱惑,所有人踏上新領地的那一刻,以前種種都會既往不咎,所有的人都清清白白,支援憑藉勞動致富。

任何人的勞動所得“紅旗軍”都會予以保護,如果不願意種地想做生意,可以寫貸款申請闡明準備做什麼生意或者開辦生產什麼東西的作坊等待批覆。

由於“漢江省”暫時執行軍管,管理地方的官員都是“紅旗軍”鎮撫官和宣傳隊員,這些人當然會不折不扣根據家主的意圖做事。

搞活經濟、興辦實業、鼓勵商貿是“漢江省”發展的口號,當然不是說說而已,一定要落到實處。

軍人辦事效率很高,接到申請書的第二天就有人登門詢問,三天內就會給予批覆,除非請示做賭場、妓院等等的偏門生意需要很長時間等待,正行基本上都是開綠燈。

晉商在毫無防範的情況下被“紅旗軍”一鍋端,根本沒時間串供銷燬私通建奴、韃子的罪證,相當於被人贓俱獲。

他們本以為抄家後就會面臨滅族,真的沒想到徵虜大將軍只要錢不要命。

一兩萬山西人來到漢江附近之時發現這塊水土比他們老家的肥美多了,會種地的一天都不耽誤,立刻在屬於自己的田地裡勞作。

晉商群體有文化學習能力比較強,在原住民講解下,很快就大體知道了如何伺候水稻田。

不會種地也不要緊,“漢江織布廠”工地上就有工作機會,以後還會招收不少男女織工。

以前常年做布匹生意的帳房、掌櫃、夥計肯定能夠找到一個體面且收入不錯的工作。

算盤打得好肯定是一技之長,在新領地一定能夠找到帳房的差事。

要說商人群體中的能人確實不少,太多人家有祖傳的手藝。

如喬家祖上就是靠做豆腐積累的第一桶金髮家致富,現在他們在小額幫扶貸款扶持下又做起了老本行,生意蒸蒸日上,沒多久就擴大了生產規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