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可不像弘小旭,路上還能吃移動奶庫的奶水。
專供香客歇息的香房在後院中,而整個後院裡都栽滿了紫竹,風吹瀟瀟,倒是頗為雅緻。只是這些紫竹應該才栽植了一年,竹竿還沒有完全變成紫黑色,而是佈滿紫斑,瞧著倒是有些像湘妃竹。
紫紅斑駁,千杆紫竹纖細而修長,已有發黃的竹葉婆娑飄零。
這觀音寺的素齋,姚佳欣本沒有保佑太大指望,只要精緻些,能填飽肚子就成。
只是沒想到,比她想象中更精緻更可口。
主食是竹筒香飯,竹之清香與米之芬芳交匯成一種撲鼻的異香。約莫成年人手腕粗的竹筒,裡頭填入上好的香糯米與適量的山泉水,放入火中烤,烤至竹筒焦黑,再劈開竹筒,即可享用。
其實正宗的竹筒香飯,裡面還有加入豬瘦肉,只不過佛門之地,當然不能吃肉。因此便換上了紅棗,米中融合了紅棗香甜,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所配的幾道素菜也十分精緻,皆是採用時下的新鮮食材製成,譬如竹筍炒三絲,當真是切得細如髮絲,火候也是極到位,這手藝絕對不輸御廚!
還有鮮蘑菜心、紅燒豆腐以及用山中野菌製成的菌菇湯。
鮮美得令人食指大動。
姚佳欣是後來才曉得,這觀音寺的廚子就是宮裡退役的掌勺廚子,專擅素齋的那種。
吃飽喝足,姚佳欣這才好奇地問:“爺,這觀音寺似乎並無別的香客。”
胤禛淡淡道:“嗯,打明日起就有了。”
原來如此,是還沒對外開放呢。
畢竟這是皇家寺廟,若是拒絕對外開放也無不可。
胤禛微微一笑道:“既建了這觀音寺,自然要讓百姓上香參拜,也好叫菩薩傾聽民間疾苦。”
姚佳欣忍不住吐槽:一尊鎏金的菩薩,看上去再高大光輝,也沒那個功能。
她笑了笑:“菩薩是大忙人,這民間疾苦與其求菩薩,還如求求您呢。”
聽了這等馬屁,胤禛心下雖歡喜,臉色卻一板:“不許對菩薩不敬!”
姚佳欣吐了吐舌頭,沒多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