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黑鐵之堡> 第四十三卷 第六章 獵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三卷 第六章 獵物 (1 / 2)

在張鐵決定前往太夏西陲之際,他已經把在外面的雷隼召喚了回來,這幾日,雷隼一直遠遠的跟著黑龍號,隨著張鐵一起來到了環州。

在鐵龍宗,作為張鐵的坐騎和寵物,雷隼並不是什麼秘密,而張鐵之所以要在葉傾城注視著自己的時候顯露自己的雷隼的這張底牌,那也是有目的的——有雷隼在,以後張鐵能在絕境之中死裡逃生或者一日數萬裡,行蹤漂浮,那麼,就誰也不用奇怪了,大家自然也不可能聯想到張鐵的黑鐵之堡,更不可能想到張鐵神御主宰的能力飛起來比雷隼還快。

這就是底牌多的好處,你隨意露出一張,都會讓別人煥然大悟,以為這就是你的全部,然而,你顯露出來的,只是你想讓別人看到的而已。

有時候,顯露是為了更好的隱藏。

坐在雷隼身上,張鐵不由有些得意的想到。

在數萬米的高空之中朝著環武兩州交界的賀蘭山風馳電掣,腳下的大地,逐漸被夜幕籠罩。

高空之中,張鐵的眼中綻放出蓮華狀的光華,蓮華之眼洞徹十方……

夜色並沒有讓天空中和地面上的洪流停歇片刻,天空之中一艘艘的飛艇亮起了燈,正往東邊撤退的飛艇大軍,如一條在空中浮動的星河,地面上同樣如此,在環州通往兵州的州際公路上,無數人扶老攜幼,開著車,車頂裝載著高高的行禮,在公路上蹣跚著,車輛的燈光,把整條公路照得亮如白晝。

公路上非常嘈雜,小孩子的哭聲。大人們的爭吵聲,到處都是。

環洲的地方駐軍正在維持著公路上的秩序,整條撤退的公路上。每隔幾公里,就會有一個休息區。在提供著食物,飲水,還有煤炭。

公路邊上,所有可以供車輛暫時停放宿營的地方,幾乎都已經被車輛停滿,野外之中,到處都是一堆堆燃起來的篝火,映照著大人們有些無措和茫然的面孔。

公路兩邊的村莊集鎮。同樣在撤離之中,許多小一點的村莊都已經人去樓空,這個時候剛好可以讓從更西邊撤過來的人休息,張鐵就看到許多黑甲軍的飛艇,在把大批的戰士和物資運送到目的地之後,在回程的途中,就會經停在那些空闊的野外或者城外,然後附近村莊集鎮和城裡的人,就在地方官員的組織之下,就會一批批的登上飛艇。向東飛去。

魔族還沒有打到這裡,所以環洲民眾的撤退依舊井然有序,還未崩亂。

婦孺老幼第一批撤退。然後是青壯,然後是地方民兵官吏,最後才是地方駐軍。

但不是所有人都撤退。

……

在一個已經無人的小山村之外,張鐵看到一群頭上扎著紅色布條的青壯聚集在村中的穀場之上,一個個青壯麵色堅毅,持刀背弓,安靜肅立,一個滿臉鬍子的壯漢站在穀場上的石磨上激昂的說著什麼,在說了幾句之後。所有青壯舉起了手中的刀劍大吼起來,然後所有的人。就分成兩撥,一撥人揹著。或者挑著穀場上一袋袋的糧食等物資向山中轉移,還有的,則在村子附近找一個地方,把一些東西悄悄的埋好……

……

城中普通人家的小院之內,皓首老者坐在小院之中,穿著一件單衣,拿著一把太夏普通軍士用的朴刀,正在磨刀石上磨刀霍霍,屋中,一個同樣皓首的老婦從箱子中拿出一套擺放了許久的甲冑,在為老者縫補著甲冑的內襯,老者刀還未磨好,小院之中,卻已來了客人,五六個同樣皓首的老者,穿著環洲軍士的甲冑,拿著當年的兵器,揹著當年的盾牌,猶如年輕時一樣,相約一同來到了這裡,小院一下子熱鬧起來,有老者耐不住寂寞,直接在院中演練起了刀法……

……

城外鄉鎮亭署,整個鄉鎮已經人煙渺渺,但亭署之中,卻燈火通明,有環州亭長小官,正衣冠整肅,獨坐明堂,堅守公房,一人安然獨酌……

……

在城中,又有那滿身肥肉醉醺醺的屠戶關掉肉脯,把一把殺豬刀和一把斬骨刀別在腰間,手上拿著一個酒葫蘆,去到鐵匠鋪,和鐵匠鋪中的鐵匠一起搗毀鐵匠鋪中的鍊鐵鐵爐還有一個蒸汽氣錘,然後兩個人哈哈大笑著,鐵匠揹著一把長刀和一把鐵胎弓,滿身肥肉的屠戶在鐵匠鋪中找了一個頭盔和一身輕甲穿戴而上,然後兩個人開著一輛半舊的小卡車,直接往西而去……

……

在鐵路和公路上,在往東的洪流之中,更是不時會有年輕人和少年在火車靠站或者汽車慢下來的時候脫離東去的隊伍,或是一人,或是兩人三人,相約西行……

……

一個種滿了桂花樹的書院之內,一個穿著青袍的先生正站在房間的門口,房間外面,跪滿了一群書院的年輕學子,雙方正在說著什麼,青袍先生搖了搖頭,揮了揮手,自己走入房中,並讓自己身邊的老僕關上房門,不再與外面的人相見和說話,只有一個清瘦的捧著書的身影,被房間裡的燭光投影到了窗戶之上,跪在房間外的人淚眼迷濛,一個個磕頭,然後離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飛艇就停在書院之外,就這些人即將上飛艇的時候,青袍先生身邊的老僕跑出來,把幾冊書和書上的一頁信箋送給那些即將上飛艇的年輕人,在說了幾句之後,老僕就重新回到了書院。

書院學子開啟那信箋,信箋上筆墨由新,整個信箋上上只有一首用風骨遒勁的字型剛寫出來的詩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