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原巨熊所在的戈茲達利平原缺乏完成工業化所必需的大規模的鋼鐵和煤炭資源,除了艾斯基爾城附近所擁有的這兩個上規模的煤礦和鐵礦之外,整個冰雪荒原其他地方都沒有這種規模的煤礦和鐵礦開發!”
在冰雪荒原中一直負責民政事務的古拉斯長老在微微沉吟了一會兒之後,就開了口。
“整個冰雪荒原這麼大的地方,其他地區都沒有大規模的煤礦和鐵礦?”對此,張鐵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在地圖上看,冰雪荒原佔地差不多有兩千多萬平方公里,原本他以為這裡只是氣候相對惡劣,而沒有想到這裡的自然資源也這麼匱乏。
“不是沒有,而是沒有開採的條件,冰雪荒原的氣候和生存條件非常惡劣,許多地方就算有資源也無法大規模的開採,以艾斯基爾城之外的火龍煤礦為例,要開發這樣一個煤礦,需要的煤礦工人差不多要七八萬,這七八萬人放在艾斯基爾城附近還方便養活,要是把這七八萬人丟在艾斯基爾城更北面的荒原上,要解決這七八萬人的吃飯問題,就有可能把一個熊級部落拖垮,這相當於一支部落要常年供養一支遊蕩在外的七八萬人的大軍一樣,其日常開支會非常的恐怖!會遠遠超出這些工人們創造出的價值。”
尼古拉長老繼續補充說道。
“大規模的工業開發,必須依靠足夠的人口基數為前提,而足夠的人口基數,則必須要有足夠的糧食和適宜的生存條件才能解決,工人們需要吃喝拉撒,需要成家立業和生活,不可能把他們扔到有礦石的地方就可以把資源源不絕的礦石挖出來,而冰雪荒原最缺乏的,就是糧食還有適宜的生存條件。每個部落在選擇自己生存領地的時候,解決部落的吃飯和糧食問題才是首要的,而不是選擇在有礦石的地方,只有在所有人都能填飽肚子的時候。各個部落才會有力氣嘗試找一些礦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開發,但規模都不會太大,只要基本夠用就行。”
“無論是大災變之前的人類社會的發展經驗還是這個時代人們的客觀總結,4000萬以上的人口,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完成工業化的基本前提,而冰雪荒原上的各個熊級部落人口最多的就是我們冰原巨熊部落,我們部落的所有人口加起來也只有2000萬不到,這點人口,在冰雪荒原這個地方。實在很難完成工業化。”
張鐵揉了揉自己的眉心,讓自己不得不面對現實,“這麼說,在現在條件下,我們現在唯一能依靠的煤炭和鋼鐵資源也就是艾斯基爾城控制的這兩處礦藏?”
“的確是這樣,在冰雪荒原這些基本的生存條件無法得到改善之前。在冰雪荒原無法生產出大量的糧食應對人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前,要應付聖戰,我們就只能把眼前的資源做最大化的利用了!”魯道夫長老回答道。
張鐵思考了一下,“但以目前艾斯基爾鋼鐵廠的產量來說,每年不到三十萬噸的產能實在太低了一些,艾斯基爾鋼鐵廠的產能最大可以提高到多少?”
“艾斯基爾鋼鐵廠的產能最大可以提高到兩百萬噸以上,在以前。因為整個冰雪荒原並沒有這麼大的市場和需求,各個熊級部落都能自己解決自己大部分的鋼鐵需求,所有我們也沒有擴張,而且擴張需要很多錢,如果要擴張艾斯基爾鋼鐵廠的產能,那城外的煤礦和鐵礦的開採規模也要同樣擴張才有可能!除了錢之外。我們還需要足夠多的工人與技師才能保證鋼鐵廠的順利運營!”
“錢不是問題,先讓人把計劃做出來,看看需要多少,我們再想辦法!”張鐵看了一眼幾位長老,“我這裡有一個原則。也是一個表態,雖然我現在每年在艾斯基爾城可以收穫七八百萬的金幣,但這些錢,我一分都不會用在自己身上,也不會用在冰雪荒原以外的地方,這些錢以後會全部投入到兩個部落對聖戰的準備中,用來夯實我們的基礎!”
幾個長老都暗暗點頭。
“既然這樣,那我們隨後就會著手進行艾斯基爾鋼鐵廠的產能擴張改造,這個改造有可能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徹底完成!整個改造有可能需要一千萬以上的金幣……”
“就算晚一點完成,也總比不完成要好!這是優先專案,我手上能動用的錢首先就要用在這個地方!要發揮鋼鐵和蒸汽的力量,光把鋼鐵產量提升上去還不夠,這是第一步,有了鋼鐵,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要把這些鋼鐵變成什麼,把它放在哪裡,才會最大限度的充實我們的力量,我現在想問幾個長老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未來魔族的大軍有一天會打到冰雪荒原,你們判斷魔族會從哪裡來,是天上,還是海上,是地面,還是地下?我以前聽到過一些對此的說法,但現在我想確認一下。”
“海上,只能是海上!”托爾斯長老非常的肯定的說道,其他的長老都點頭,“冰雪荒原的地裡位置非常特別,整個冰雪荒原地下的最深處是一片熔岩之海,魔族不可能透過地下通道進入,而在天上,我們有魔鬼北風帶,這條北風帶也就把所有的飛艇隔絕在外,冰雪荒原三面臨海,只有北方是冰封大陸,冰封大陸是一片無限廣闊的無人區,面積比整個布萊克森人族走廊還要大上幾百倍,冰封大陸的許多地方有著非常極端的氣候,進入到冰封大陸以後,到了晚上,它的大多數地區的溫度都在零下50度以下,還有著非常可怕的冰風暴,就算是騎士,沒有足夠的準備深入到冰封大陸也不一定能活著回來,更別說大規模的軍隊了,所以魔族的大軍如果真的要來,只能是從海上過來,不可能有第二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