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吧!”
弘治帝是個務實的皇帝,必要的禮節之後,他便下達了殿試開始的旨意。
旨意下達後,弘治便不再待在金鑾殿中,而是在太監的服侍下離開,不僅他離開,那些大部分用來充數的官員,也在弘治離開後陸續走出大殿。
內閣首輔李東陽、次輔楊廷和留了下來,在他二人下方,還有十幾位禮部與吏部官員也留了下來,作為此次殿試的監考官。
這監考陣容,堪稱絕對的豪華了!想象一下後世若是一群高官以及副國級的大人物給你做監考,這將是何等的光景?
恐怕沒有幾人能保持絕對的平靜吧?
“諸位,殿試,是優中選優的一場考試,沒有落第一說,大家心裡也不要有壓力,將自身最好的狀態發揮出來即可。”
眼見一眾貢士一一尋找到了自己的考場位置入座後,髮鬚都隱隱有了灰白跡象的內閣首輔李東陽笑眯眯地鼓勵了一番考生,隨後對著禮部的官員們點了點頭。
“時辰到了,開始吧!”
待禮部官員將試題發下後,林諾心裡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考試前,他也曾根據當今皇帝的性格,試著壓了幾道題。
一般來說,殿試大都是以策論為主,但也並非完全如此,有時候也會考時務。
當今的弘治皇帝,是個仁君,也是位務實的皇帝,所佈置的考題,考試前林諾就曾猜測過,考時務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而當前時務,最有可能考的,也無非就是那幾樣。
開海與禁海;如何平定西南土著動亂;國庫空虛,何以增加庫存......
而這次的時務題,便是根據當前西南地區,南蠻土著們降而復叛,叛而又降的事件為題,要求考生給出確切的治國良策。
看到題目,不少考生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對於習慣了引經據典寫策論的貢士們來說,這種讓他們寫出詳細治國良策的考題,確實極為困難。
對於西南問題,其實自朝堂還是民間,基本上都抱有一種論調: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因此上至皇帝下至百官,對於西南蠻族,其實大都抱著以軍隊強行鎮壓為主的心理。
沒辦法,朝廷也不是沒想過以聖賢之禮教化他們,但可惜,那些蠻人,根本不通教化,除了打之外,根本無法跟他們講道理。
因此在場的貢士中,所寫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以如何對西南用兵為主,一些對兵法略有了解的貢士,更是講述起了排兵佈陣之法。
哪怕是徐渭這個大才子,也是認為以用兵為主,教化為輔,詳細描寫了如何用兵,如何教化,洋洋灑灑,倒是寫滿了整張考卷。
至於林諾,看到考題後,他先是閉目沉思片刻,梳理了一下思路後,才開始下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是第一句,開篇點題。
意思不言而喻,西南地區是大明疆土,生長於西南的所謂蠻族,亦是大明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