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來說,經濟危機爆發就是戰爭的倒計時。有原時空的兩次世界大戰做模板,弗朗茨遠比一般人看得遠。
延遲戰爭爆發時間,也並非不可以,但是弗朗茨等不及了。
眼瞅著自己就到了74歲的高齡,身體和精神素質均已大幅度降低,再不發動戰爭,估摸著自己就沒有能力主導戰爭了。
等處理了英國人,國內還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做。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事務,都只能由弗朗茨親自來處理。
為了替自己的帝王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弗朗茨必須要給已經預留充足的時間,在精力尚能支援前完成這一切。
引爆經濟危機就是戰爭的開始,只不過先進行交鋒的是經濟,而不是軍隊。
腓特烈勸說道:“父親,是不是太快了點兒。國內還沒有做好準備,現在就引爆經濟危機,我們也會損失慘重。”
作為攝政皇儲,神羅國內的經濟情況,腓特烈早就瞭然於胸。
自從傳出不列顛退出自由貿易體系的訊息後,國內有遠見的企業,都在準備儲糧過冬。
不是大家的思想覺悟高,主要是國企和皇室財團開了一個好頭,其他資本家很多都是被動跟風。
具體表現在,1903年神羅國內的主要企業,都不約而同的暫停產能擴張,減少貨物庫存,增加現金流儲備。
只是這些還是不夠,短短的一年時間,就算是大家有所準備,但仍然不能保證可以度過接下來的寒冬。
苦自由貿易體系久矣的國家也不只是一個不列顛,有了英國人開的頭,後面的跟風者絕對不是少數。
破壞遠比建設容易。現實非常明顯,在擊敗不列顛之前,都別想要重新建立自由貿易體系。
這次市場寒冬的持續期,至少都是數年起步,甚至還有可能延續十幾年。
弗朗茨搖了搖頭:“不能等了。我們不和英國人兩敗俱傷,俄國人怎麼敢和日本人死磕倒底?
西伯利亞鐵路尚未通車,俄國在遠東地區的軍事力量根本就不是日本人的對手。
別看沙皇政府啟動了東進戰略,但是遠東那點兒利益,對俄羅斯帝國來說依舊是可有可無。
一旦前線遭遇失敗,誰能夠保證俄國人不會割肉止損,直接放棄遠東?
如果沙皇政府在放棄遠東之後,繼續南進也就罷了,怕就怕俄國人縮了回去坐觀我們和英國人博弈。
不提前拔出這顆釘子,你放心和英國人決戰麼?”
“信任”是一個硬傷,即便是俄奧同盟持續了數十年,弗朗茨仍然不敢相信俄國人。
沒有出現背叛,那只是背叛的籌碼不夠。為了自己安全,還是讓毛熊先病了的好。
……
政治從來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伴隨著自由貿易體系的崩潰,不列顛和神羅正式走向了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