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派人再三確認,弗朗茨一度以為里維拉又是一名誤入的穿越者。
不開玩笑,單看里維拉的投資目標,全都是什麼有潛力就買什麼,抄底的幾乎全是優質資產。
沒有辦法,誰讓兩人抄底的目標驚人的相似呢?
區別只在於,弗朗茨下手更早,買入的份額更大;而里維拉下手晚了一步,資金也沒那麼充裕。
驚訝歸驚訝,在確定不是穿越者之後,弗朗茨就停止了關注。
皇帝也是很忙的,除了每天的工作之外,還要忙著吃瓜看熱鬧。哪有功夫關注一個“資本家”,即便是投資天才也一樣。
類似的天才又不是沒有出現過,只不過這些人的下場都不怎麼好。不是死於夢想,就是德不配位,被人給幹掉了。
“打破財團的寡頭模式,構建新的經濟時代”。
聽聽就行了,一直持續到二十一世紀,財團的寡頭模式都沒有能夠被真正打破,現在就更不用說了。
縱使把財團全部咔嚓一遍也沒用。“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屠龍少年終變惡龍的故事,一直都在這個世界不斷上演。
儘管沒有能夠實現目標,但是在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里維拉仍然發揮了積極作用。
刺激航空業發展,那就不用說了,這只是順帶的。畢竟他也抄底了航空股,幫忙打廣告也是應該的。
最重要的還是推動了金融業的發展,隨著不斷傳來的利好訊息,越來越多的銀行、保險公司,都被裡維拉拉上了船。
原本該二十世紀才出現的服務專案,在十九世紀就提前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大大方便了企業。
如果不是受限於技術,估摸著里維拉推動的跨國金融合作,沒準真能實現銀行業的終極目標——“匯通天下”。
民眾的視線被財富故事吸引住了,政客們卻時刻關注著遠東甲午、古巴獨立運動、菲律賓叛亂三場戰爭。
甲午就不用說了,反正現在是日本人運氣爆棚的時候,正式開啟了他們的主角光環。
古巴獨立運動和菲律賓叛亂都圍繞著一個主角——西班牙王國。
這麼說吧,兩者之中任何一處戰場失敗,西班牙就要真的從列強中除名了。
這次和上次不一樣,之前僅僅只是英俄奧三國媒體,不滿和西班牙並列成為歐洲四大列強。
畢竟“四大列強”的稱號,也是有歷史由來的。近百年來都是被英法俄奧四國所壟斷,無論是含金量、還是逼格都是滿滿的。
混入了西班牙,就像是狼群中混入了一隻哈士奇。雖然看起來樣子還有幾分像,問題是哈士奇就是哈士奇,永遠變不變真正的“狼”。
看似西班牙跌落列強之位,和大家沒有多少關係。實則不然,這意味著餐桌上有資格分蛋糕的人,又少了一個。
有野心成為列強的國家不少,可是有實力上位的卻是一個都沒有。無人補位,這就意味著繼法蘭西之後,列強又少了一家。
列強數量不斷減少,看似大家減少了壓力,不需要面對那麼多老大,有利於國際糾紛減少。
事實上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列強減少只能說明資源更加集中,吸收了這些資源,頂尖列強的實力將變得更加強大。
“強者恆強”的定律,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