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時務是日本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政府就在努力抱英國人的大腿,儘管約翰牛並不怎麼看出來的得上他們,沒有收他們這個送上門的小弟。
但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印象分總是有的。不過在國際競爭中,僅憑印象分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還要看機遇。
對日本人來說,眼下無疑是最好的機會。國際局勢風雲變幻,被歐洲社會孤立的英國人現在急需盟友。
霸主自有霸主的氣度,不列顛需要的是盟友,不是寵物,不可能什麼阿貓阿狗都收。
原時空日本是在甲午戰爭中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才被英國人看中,成為了遠東反俄急先鋒。
現在也不例外,在菲律賓群島爭奪戰中,日本表現出的實力讓英國人高看了一眼,才有進一步接觸的機會。
……
唐寧街,自從歐陸戰爭分出勝負,格萊斯頓首相就沒有睡過好覺了,整個人就像是蒼老了十歲。
剛剛閉幕的維也納和會,更是給了不列顛致命一擊。牛逼哄哄的法蘭西帝國,現在已經被斬斷了手腳,短時間內是指望不上了。
沒有任何意外,不列顛最擔心的德奧合併還是發生了,復興的神聖羅馬帝國成為了新的歐陸霸主。
並且這個霸主和以往的水貨霸主不一樣,實力實在是太雄厚了,讓挑戰們望而怯步。
事實證明,沒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作為法蘭西的支持者,不列顛早早就站在了反法同盟的對立面。
即便是最後關頭反戈一擊,那也不等於事情結束了。有海峽保護者,反法同盟自然沒有能力對他們進行清算。
沒有直接清算,不等於就放棄報復了。在維也納和會的最後關頭,反法同盟就窮圖匕見,以奧地利為核心的“歐陸聯盟”出現了。
顧名思義,“歐陸聯盟”自然是歐洲大陸國家組成的聯盟。儘管不列顛也屬於歐洲,但他們是海洋國家,所以歐陸聯盟就沒他們什麼事了。
單從字面意思,格萊斯頓也知道奧地利拉著各國組建“歐陸聯盟”是為了搶奪話語權。
不管願不願意接受,被排斥在外的不列顛,都喪失了在歐洲大陸的發言權。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沒人規定“歐陸聯盟”只能管理歐陸事務。如果維也納政府願意,完全可以利用這個聯盟干涉國際事務。
歐陸聯盟的實力遠超剩下國家的總和,在這個拳頭大即是真理的年代,擁有的話語權自然是無與倫比的。
換句話說就是不列顛的霸主地位被動搖了,儘管他們還擁有世界第一的皇家海軍,但是面對“歐陸聯盟”這個怪胎,仍然沒有任何底氣。
原本以為只是英奧爭霸,怎奈導演拿錯了劇本,劇情變成了不列顛和“歐陸聯盟”爭霸。幸好還沒有拍攝完成,要不然不列顛就完蛋了。
“外交部已經和俄、西、北歐聯邦等多國進行了接觸,總體來說是不容樂觀,大家對神聖羅馬帝國的信心比我們預想中要高得多。
現在我們只能等敵人犯錯誤,再找機會分化歐陸聯盟。這個聯盟不解散,我們就永遠處在被動地位,根本就奈何不了躲在背後的神聖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