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大臣艾倫擺了擺手:“跑題了。今天我們召開的是經濟會議,商議怎麼解決奧地利加入自由貿易體系的問題,可不是軍事會議。”
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是在警告帕特里斯·麥克馬洪逾越了。經濟會議是政府的工作,輪不到軍方插手。
陸軍大臣儘管也屬於政府一員,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他的職權已經被限定在了軍事領域,政府經濟政策和他們沒有關係。
……
拿破崙四世揉了揉額頭,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法國政府已經習慣爭吵。
內閣發生爭議,還算是和諧的,如果是擴大會議,甚至有可能上演肉搏戰。
下面的人關係不好,對作為仲裁者的皇帝自然有利,可是對政府效率來說,卻是大大的傷害。
等大家吵出一個結果來,什麼都晚了。為了提高政府效率,很多時候拿破崙四世都不得不親自下場博弈。
這種做法,對皇權傷害非常大。可是沒有辦法,安排手下人上,大家根本就不買賬,拿破崙四世只能自己上。
就比如說現在,財政大臣提出的重啟殖民地開發計劃,明顯就不受歡迎。
如果拿破崙四世想要重啟殖民地開發計劃,就必須要親自給他站臺。
見爭吵不出結果,拿破崙四世打斷道:“暫時不要討論方案行不行,先把計劃都列出來,看看我們有多少種選擇。
如果沒得選擇,即便是最糟糕的方案,也比沒有方案強。無論如何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那是慢性自殺!”
顯然,他們選擇的餘地已經不大。只要加入自由貿易體系,就必須要解決原材料問題。
至於依靠資本的力量,推動產業技術革新,降低生產成本,保持市場競爭力,從而保住目前的市場份額。
抱歉,這是理想主義。法蘭西不缺資本,不等於法國工業界不缺資本。
本來大家就嫌棄實體產業回報率低,不願意投資實體產業。要是加入自由貿易體系,增加了競爭對手,進一步分薄利潤,還能指望資本家們投資不成?
重啟殖民地開發計劃,或許不是最好的選擇,卻是眼下唯一可行的選擇。
並且,這項計劃在短時間內無法獲得回報,真正看到收益還要等十年、二十年後。
不說能夠完全解決法國本土原材料不足的問題,但大部分工業原材料實現自足,還可以做到的。
前提條件是法國人的計劃能夠成功,將殖民地真的開發了出來,要不然還是該咋地咋地。
迫於現實,在拿破崙四世的支援下,法國政府以微弱優勢透過了財政大臣提出的“重啟殖民地開發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