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各國工業總量滾雪球般的壯大,對市場和工業原材料需求也在與日俱增。
維也納政府急著推動自由貿易,除了國內經濟發展需要外,同樣還有不可告人戰略目的。
一旦進入自由貿易時代,在新興產業佔據優勢的奧地利,勢必會放大這種優勢,給後來設定更高的門檻。
如果進展順利的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英國人佔據傳統的紡織業、造船業;奧地利佔據新興電力、通訊、內燃機產業的世界工業格局。
幾乎可以說是複製德二帝國的經濟崛起之路,只不過奧地利家底厚實一些,本身就是歐洲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國,還有廣袤的殖民地做後盾。
英奧兩國瓜分了世界工業主體,剩下的國家怎麼辦?
尤其是僅次於兩國的法蘭西,無論是英國人競爭傳統,還是和奧地利競爭新興產業,他們都沒有優勢。
不是技術上跟不上,主要是工業原材料供應沒有辦法解決。不同於後世,這個年代的交通沒有那麼發達。一旦距離太遠,成本就上去了。
軍事上擊垮法蘭西風險太大,現在的法蘭西已經是一個人口將近六千萬的大國,就算是義大利人在軍事上沒有貢獻,可在後勤上仍然可以出力。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除非能夠在短時間內結束戰爭,徹底打垮對方,要不然勝利者就是漁翁。
只要看看地圖,稍微有點兒軍事常識的人都清楚,法奧兩國不可能在短期內分出勝負,這是地理位置決定的。
相比之下,在經濟上擊垮法蘭西,風險就要小得多,並且成功率也要高的多。
經濟方面英法奧三國都是競爭對手,即便是倫敦政府喜歡玩兒歐陸平衡,那也只能是軍事上的平衡,經濟上可沒有辦法玩平衡。
法奧兩國經濟早就失衡了,英國人也沒有想過要出手拉法國人一把,這意味著資敵。
不要談戰略,資本家們沒有那麼高的節操。賺錢才是第一位的,能夠幹掉一個競爭對手,賺取更多的利潤,為什麼要拒絕?
奧地利的威脅再大,那也是未來的問題,資本家不可能為了潛在的危險,就放棄賺錢了。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原時空蘇聯崛起。單論威脅來說,這可比現在的奧地利恐怖得多,為了利益資本家照樣和蘇聯人合作。
自由貿易時代,經濟由市場決定,政府的干涉力度相對較小。以這個年代的倫敦政府為例,他們幾乎不干涉市場。
沒得說,一旦奧地利加入自由貿易體系,既得利益者也會推動兩國政府聯合,將剩下的國家全部拉入自由貿易體系中。
毫無疑問,歐洲大部分國家都沒有拒絕的底氣,等大家都加入自由貿易體系,法國人就麻煩了。
加入其中游戲圈子,他們沒有競爭力,不加入圈子,又會陷入單機的尷尬境地。
本來法蘭西在歐洲大陸就受排擠,拿破崙三世努力了二十年才勉強被大家接受,現在玩兒單機又回到了從前狀態。
或許英國人在某一天會放棄自由貿易體系,但絕對不可能為了支援法蘭西而放棄。只要是利大於弊,自由貿易就是英國人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