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德拉爾秘書長:“我從不懷疑閣下的專業能力,但普通商品貿易,不同於軍火貿易。
我相信閣下有能力把東西運過去,可是怎麼賣出去呢?英法殖民政府也不是傻子,大量的走私商品湧入,他們不可能不調查。”
進入工業社會後,奧地利國內工商業對市場的需求與日俱增,殖民運動就是這一背景下產生的。
這年頭各國的殖民地,都是自留地,外來商品想要進入,會受到非常多的限制。
沒有人願意受到這種盤剝,走私就應運而生。對資本家將本國商品走私到其他國家殖民地的行為,維也納政府也是支援的。
反正只要國內該繳的稅交了,別的國家能不能收到稅,就不在維也納政府考慮範圍之內了。
這是時代大背景,縮小在奧屬東非地區來看。如果大量的奧地利商品從這裡流入英法殖民地,也會帶動地區經濟的繁榮,增加政府財政稅收。
地方經濟繁榮、財政收入增加,都是官員的政績。聖德爾斯有把握獲得殖民政府的支援,就是基於此。
聖德爾斯若無其事的說:“很簡單,換個標籤就行了。比如說:把標籤上的德語換成英語和法語。
我去英法殖民地實地考察過,他們對殖民地的控制並不嚴密,可以說到處都是漏洞。
很多殖民地警察都是半文盲,只要換了標籤,他們根本就搞不清楚是不是本國產品。
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只要打點一下,這些人會假裝什麼都沒看見。
如果想要更保險一些,那就直接山寨英法商品。以我們的技術實力,完全可以生產出和英法一模一樣的商業產品。
想要發現就更難了,即便是查到了商品有問題,他們也有很大可能懷疑到這些生產企業身上,據我所知這些企業也在做走私。”
蘭德拉爾秘書長滿意的點了點頭:“很好,聖德爾斯先生,你成功的說服了我。
不過,我建議你先換個名字,要不然教會的人找上門來,事情就麻煩了。”
儘管教會的權力大減,他們在奧地利的影響力還是巨大的,至少聖德爾斯這個軍火商就惹不起。
蘭德拉爾的提醒,讓聖德爾斯心中一驚。現在回想起來,他就發現自己取這個名字,有多麼作死。
教會沒有找上門來,恐怕是覺得他這個軍火商上是不了檯面的跳樑小醜,懶得自降身份來找麻煩。
要是洗白過後,情況就不一樣了。身份越高,這個名字就越容易給自己招禍。
聖德爾斯當機立斷道:“好的,男爵閣下。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我也不願意用這個名字。
要不了多久,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聖德爾斯這個軍火商,只有一名叫德爾斯的殖民商人。”
既然要洗白,當然要換馬甲了。儘管德爾斯和聖德爾斯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奧地利叫德爾斯的人超過五位數,叫聖德爾斯的卻只有一個。
德爾斯不認為改名換姓,就沒人知道他了。對真正的大人物來說,想要查清楚這些資料太容易了,除非跑到深山老林中隱居,不然是躲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