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研究討論,弗朗茨最後得出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英國人撐不住了。
這個“撐不住”不是說英國人馬上要完蛋,事實上大英帝國正處於巔峰狀態,還沒有人能夠威脅到他們的世界帝國。
只不過殖民帝國本質上就是為了賺錢,現在國際衝突事件太多,各國互相捅刀子、挖坑,大大增加了殖民地維護成本。
投入越來越大,而獲得的收益卻沒有同步增長,有時候還因為動亂減少。這種背景下,倫敦政府想要停止這種不必要的爭鬥,減少殖民成本也就不奇怪了。
原時空也有一次殖民會議(柏林會議),不過是比利時人搞出來的,利奧波德二世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成功拿到了剛果地區。
現在剛果地區早早落入了奧地利手中,非洲大陸都瓜分的差不多了,利奧波德二世自然不會做無用功。
柏林會議現在是不會有了,各大殖民帝國還缺少一個深入溝通、調解矛盾的機會。
英法奧三國雖然結盟,那也只是在核心問題上達成了一致,具體到每一塊殖民地的細節上,大家還來不及討論。
不要看三大國在殖民地瓜分中佔據優勢,就以為他們可以為所欲為了,實際上各大殖民帝國都不好惹。
或許他們的軍事實力比不上三國,但是暗地裡捅刀子還是能夠做到的,比如說:傳播民族主義,支援殖民地獨立運動。
最近幾年,殖民地風起雲湧就是最好的證明。如果有人統計就會發現,殖民地爆發起義的次數正在逐年上升。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大家都不要想愉快的賺錢了。尤其是殖民地最多的英國人,他們所需要付出的統治成本也是最高。
維也納政府感受不明顯,那是奧地利的殖民政策,和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的。
奧地利的殖民地面積雖然不小,但是土著人口卻不多。人都沒有幾個,再亂又能亂到哪兒去?
靠警察都能夠鎮壓的叛亂,完全不值得一提。相比之下,英國人就悲劇了,不光是地盤最大,並且人口也是最多。
最近幾年爆發的殖民地起義,近一半都發生在英屬殖民地上,倫敦政府要是不著急才有問題。
這是英國人四處拉仇恨的結果,明面上大家不敢對他們做什麼,暗地裡捅一刀卻沒有壓力。
別的不說,光奧地利每年都會投入上百萬神盾,專門用來對外輸出各種主義、思想,其中大半都是針對英國人的。
倫敦政府不是沒有進行反擊,問題是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棋子,要不然英國人也不會為了保住奧斯曼帝國下大力氣。
英國人在殖民運動中吃得最多,得罪的人也是最多。現在不光是奧地利,幾乎歐洲各大殖民帝國都在暗地裡搞小動作。
這種事情,只要抓不到證據,除了暗地裡報復外,明面上倫敦政府也無能為力。
即便是想要找藉口,對小國施加外交壓力,法奧兩國也會跳出來打圓場,讓他們無處發洩。
這是人多的弊端,英屬殖民地總人口高達四五個億,法屬殖民地總人口也不過四五千萬,奧屬殖民地總人口還不足三千萬,完全不在一個等量級上。
在殖民運動中,英國人獲得最豐厚的回報,同樣也付出了最高的統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