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匆匆,轉眼又入冬。
憑藉弗朗茨多年的經驗可以判斷這是一個暖冬,往常這個時節格洛克納山已經下雪,今年不要說雪了,就連雨都很少。
暖冬+乾旱,幾乎已經宣佈來年的農業要減產。奧地利是一個工業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維也納政府一直都很重視農業生產,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國內的農業基礎設施已經趨於完善,有了一套完善的災害應對體系。
通常只要不是波及全國的大範圍災害,弗朗茨是不會過問的。現在引起了他的注意,主要是發生在了維也納。
農業大臣霍爾斯:“陛下,目前的情況還不算太糟糕,根據各地監控的資料來看,災情波及到的範圍並不是很大。
主要集中在維也納周邊、波西米亞地區,這些地區工商業相對發達,民眾的抗風險能力較強,冬麥減產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這是工業時代帶來的好處,經濟發達地區,農民在農閒時期入城務工,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普遍現象。
增加了收入來源,自然也增加了抗風險能力。要是還處於農業社會,政府就要提高警惕了。
弗朗茨只是隨口一問,一定範圍內的糧食減產,在奧地利的承受範圍之內,“賑災”都不需要。
減產又不是絕收,每畝地少收百八十斤,還不足以令農民破產。除非災情是持續性的,才需要政府救濟,要不然的話,民眾自己就可以度過災情。
……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剛剛從巴黎傳來訊息,法國人準備出兵護送伊莎貝拉二世之子回國,西班牙王位之爭要落幕了。
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判斷,英法應該達成了協議。外交部認為可能和近東戰爭有關,倫敦政府在西班牙王位之爭的問題上讓步,換取法國人在近東問題上對他們的支援。”
沒有出乎弗朗茨的意料,英國人想要保住奧斯曼帝國,就必須要拉上法國人。
巴黎政府雖然內鬥不斷,可是他們同樣不想看到奧地利拔掉背後的釘子。英國人在西班牙王位問題上讓步,法國人選擇支援他們並不奇怪。
奧地利想要一個穩定的後方,法國人何嘗不是如此呢?西班牙不同於奧斯曼帝國,法國人就算是想要拔出這顆釘子也做不到。
不是打不打的贏,關鍵是是沒有辦法採取武力。歐洲各國或許會可以接受奧斯曼帝國完蛋,卻絕對不會放任西班牙被吞併。
既然打不死,那麼就拉攏好了。現在的西班牙也是一個爛攤子,內部問題一大堆,扶持一個親法、且弱勢的政府,完全是符合法蘭西利益的。
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二世名聲早就臭了,連帶著兒子阿方索十二世也跟著聲譽受損,想要坐穩王位就離不開法國人的支援。
一個弱勢親法的政府,未來很長時間內,法國人都不用擔心來自西班牙的威脅。
弗朗茨:“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準備收場了。發電給胡梅爾,英法一旦全面介入,就和奧斯曼帝國談判,底線是拿下我們的實際控制區,外加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