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說,後續醫療費用政府必須要承擔,喪失勞動力的政府還必須要負責解決生計問題。
要保證部隊的戰鬥力,這些開銷是萬萬不能省的。這方面弗朗茨捨得下血本,奧地利的後續撫卹工作做得最好。
幸好沙皇政府不需要支付這麼多撫卹金,要不然的話亞歷山大二世現在絕對會哭死的,傷亡撫卹比戰場上的消耗都大。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工業物資的成本越來越低,人命的成本越來越高。後世各國重視士兵傷亡,實際上都是被高撫卹金給逼出來的。
陸軍大臣阿爾布雷希特:“按照之前的慣例,俄軍會換掉傷亡超過百分之十的部隊。
沙皇政府在烏克蘭地區還有了20多萬新兵,最快一個星期就能抵達前線,最遲也不會超過半個月。
距離我們承諾提供作戰物資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俄國人肯定會搶時間,我覺得最多不超過二十天俄軍又會再次發起進攻。”
維也納政府最初承諾提供15萬俄軍半年的作戰物資,後期雙方做了利益交易,這個限額被提高到了20萬俄軍,時間也被延長到了1874年底。
沙皇政府剛剛揍了一頓波蘭人,雖然取得了輝煌戰果,但錢包卻受了傷。這種背景下,俄國人自然要儘可能的省錢了。
只有在最後期限結束前發起大戰,才能從維也納政府手中拿到更多的物資,為後面的戰爭做準備。
這種事情俄軍一直都在做,比如說:虛報戰損、藏匿戰略物資。
前線的奧地利軍官早就彙報過了,只不過還需要俄國人賣命,弗朗茨沒有深入追究。
藏匿戰略物資也不是說起來那麼容易,至少不能被前線的奧地利軍官抓個正著。藏匿少量的物資簡單,要是量大了可不容易藏,賬目上也做不平。
奧地利也是派軍官跟著的,多報戰損也必須要透過檢查,萬一被查出了問題,那是要追究責任的。
奧地利發放戰略物資是按俄軍人數進行的,不過戰場上每天都在死人,人死了消耗自然也就少了。
但發放物資的軍需官不可能立即得到資料反饋,前線俄軍領取的物資並沒有減少,這就多出來了一部分物資。
虛報戰損、藏匿物資,主要就是這一部分物資。水至清則無魚,只要賬目做得乾淨,奧地利也不會深入追究。
這部分物資,最後究竟有多少能夠落入了沙皇政府手中,又有多少被俄國軍官們私下裡給瓜分了,就不是弗朗茨關心的問題了。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弗朗茨做出了決定:“放出訊息,就說我們準備出兵五十萬滅掉奧斯曼帝國。”
歐洲各國希望看到奧斯曼帝國倒黴的不少,但是大家絕對不想看到奧斯曼帝國滅亡。
要是沒有這個大塊頭牽制,奧地利就可以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中歐地區,不少國家的國防壓力都會增加。
倫敦會議上,英法已經在調停這次近東戰爭。可是這還不夠,歐洲各國施加的外交壓力還不足以令維也納政府放手。
弗朗茨現在做出滅亡奧斯曼帝國的舉動,就是為了加一把火,引起英法的重視,讓他們投入更多的精力來干涉這場戰爭。
自己給自己找麻煩,這麼扯淡的事情,居然真實發生了,想想弗朗茨就覺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