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神聖羅馬帝國> 第一張百四十六章、威逼利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張百四十六章、威逼利誘 (2 / 3)

柏林政府沒得選擇,拒絕了英奧兩國,我們就必須要獨自面對法國人的壓力。”

眾人低頭不語,用沉默以示抗議。安德里亞心裡一沉,大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涉及到了自身利益,需要做出犧牲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柏林政府做出承諾,會對他們進行妥善安置。實際上就是一張空頭支票,一個蘿蔔一個坑,普魯士王國哪來這麼多位置安置他們?

就算是能夠安置下來,那也是分配去官員缺乏的窮鄉僻壤,怎麼比得上魯爾區的繁華。

除了利益之外,故土難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折騰,很多對柏林政府不滿的人,這個時候還會扯後腿。

無論是比利時,還是德意志聯邦帝國,都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從民族、文化傳統上來說,大家屬於自己人。轉身換個東家,也不是不能夠接受。

如果不是已經身居高位,安德里亞也會有同樣的想法。不要看普魯士王國更加強大,實際上普魯士民眾的生活水平,還是幾個德意志國家中最低的。

高額的軍事開銷,擠佔了本該用於民生的資金。因為債務的緣故,普魯士民眾不得不承擔高額的稅收。

對很多人來說,只要統治者還是自己人,能夠保障大家的利益,並且政治上不會受到歧視,那麼何必要跟著普魯士王國走到黑呢?

民族主義的崛起,已經影響到了很多人。這些年普魯士王國一直在玩兒去德意志化,但是處在德意志國家包圍的萊茵蘭地區,卻是影響最小的。

“大普魯士思想”實際上也是德意志大統一思想的變種,只不過要統一的地方不一樣,文化傳統上依舊是一脈相承。

奧地利敢喊出統一德意志地區的口號,那是建立在實力上的,就算是維也納政府不喊,各國的警惕之心也不會減弱。

換了普魯士王國就不一樣了,柏林政府要是不把目標轉移,選擇和奧地利的德意志統一戰略一樣,誰知道最後會不會被奧地利用政治手段給吞併了?

很多人都知道,哈布斯堡王朝的軍事能力不咋地,歷代帝王廟的天賦都點在了政治外交上。

翻開歷史書就知道,哈布斯堡王朝幾乎每一次擴張,都是政治外交成功的,反倒是採用武力開疆擴土的戰果很少。

對別的歐洲國家來說,奧地利的威脅比不上武力見長的法蘭西;但是對德意志地區國家來說,民族主義崛起後,最大的威脅就變成了擅長政治外交的奧地利。

政府高層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底層民眾可想不到那麼多,包括大部分基層官員都沒有那麼深遠的目光。

安德里亞說得再好聽,放棄萊茵蘭地區,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是不能改變的事實。

愛國思想大家都有,愛的是哪個國家就很難說了。

包括現在普魯士王國內部都有理想主義者認為:德意志聯邦應該團結起來,建立一個強大的帝國,主宰這個世界。

弗朗茨搗鼓的德意志統一委員會,為這一思想奠定了理論基礎。旗下還有德意志統一日報,向德意志地區傳播大統一思想。

這種報紙自然是被柏林政府禁止傳播的,報社大本營在法蘭克福,不歸柏林政府管,暗地裡夾帶幾張報紙過來還是少不了的。

反正能忽悠一個算一個,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乏理想主義者。政府越是禁止,感興趣的中二少年就越多。

有時候資料也會騙人,按照德意志統一組織的宣傳,只要普魯士王國、德意志聯邦帝國和新神聖羅馬帝國一合併,大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立即就是世界第一帝國。

紙面上還真像那麼回事,實際上政客們都清楚,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真要是合併了,這個新生帝國不是變強大了,反而先陷入了內交外困的境地。

內部權利紛爭不斷,外部還要遭到歐洲各國敵視,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可能會被大家群毆一頓,然後土崩瓦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