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乏聰明人。奧地利軍方的計劃,很快獲得了俄國人的認可,雙方在對土作戰問題上達成了協議。
經過了一番激烈爭奪後,聯軍指揮官還是落到了奧地利手中。不是因為奧地利出力大,主要是沙皇政府窮。
“拿人手短,吃人口短。”俄軍的作戰物資要維也納政府出,在談判中沙皇政府自然底氣不足。
說是聯合作戰,實際上還是各打各的。奧地利負責解決敵人的海軍,並且掩護俄軍登陸,保障海上運輸通道暢通。
到了陸地上,俄國人就可以自由發揮了,打生打死都和奧地利沒有關係。必要的時候,雙方進行配合就行了。
比如說:敵人被調動起來後,突然轉移戰場,進攻新的目標,這就需要奧地利派船。
時光匆匆而過,1874年3月1日,弗朗茨以“復仇”為名,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哈布斯堡王朝再次和奧斯曼帝國開戰了。
同日,沙皇政府也以“奧斯曼帝國干涉俄國內政,陰謀策劃保加利亞叛亂”為由,向奧斯曼帝國宣戰。
蘇丹政府還沒有給出回覆,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第二次近東戰爭全面爆發已成定局,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
弗朗茨以“復仇”為由的宣戰藉口,在國際上還是遭到了非議。對比俄國人的戰爭藉口,這個藉口簡直就像是在湊數。
幸好敵人是奧斯曼帝國這個歐洲公敵,大家議論幾句也就完了。除了個別人外,大多數歐洲民眾還是做起了幸福的吃瓜群眾。
少數幾個替奧斯曼帝國叫屈的,不等維也納政府理會,就有人在報紙開噴了。弗朗茨非常欣賞這種熱心群眾,就是不知道,這是不是報社的託。
新聞總是需要炒作的,都只有一個聲音,報紙怎麼能夠有銷量呢?所以一般情況下,遇到了大新聞,歐洲的報社都喜歡分成兩波,大家一起發財。
……
巴爾幹半島,俄軍正在進行集結。不得不說沙皇政府就是實誠,說好的十五萬人,就是十五萬人,不要說武器裝備,就連軍裝他們都省下了。
看著眼前赤手空拳的十五萬俄軍,阿雷斯特將軍久久無語。不管怎麼說,作為這次聯軍的總司令官,這些問題他還是要解決的。
維也納政府承諾提供十五萬軍隊半年的作戰物資,那就必須要兌現。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阿雷斯特對俄軍將領說道:“伊萬諾夫將軍,武器裝備已經運到了,你們現在就可以派人過去接收。
不過軍裝必須要等等,奧地利沒有俄軍制式的軍裝,目前正在趕製中,你們還需要等等。”
說這話的時候,阿雷斯特內心是崩潰的。趕製個鬼,事先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一出,誰知道沙皇政府連軍裝都省了?
好吧,十五萬人的軍裝也不是一個小數字。按照奧地利的標準,新兵入伍一次性發放三套是標配,遇到換季還必須要再發放三套,訓練中意外損壞還可以更換。
初步估算,給十五萬俄軍發放軍裝,這也要好幾十萬神盾。不是軍裝貴,主要是還有配套裝備如:水壺、軍靴、揹包、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