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原本依靠列強矛盾生存的小國來說,日子變得越來越不好過,拆散這個聯盟,成為了無數歐洲國家共同的目標。
維也納宮,弗朗茨正在召開內閣會議,商議非洲鐵路網計劃。
費利克斯首相提議道:“陛下,考慮到運營成本問題,非洲鐵路網計劃應該延緩。目前我們只要完成東西、西南兩條戰略鐵路就夠了。
盲目進行鐵路網建設,這會給財政帶來沉重的負擔。以我們本土鐵路網為例,儘管政府給予了許多優惠政策,依然有很多鐵路公司因此破產。
資本市場受此影響,對鐵路投資已經不在熱衷。時至今日,國內能夠贏利的鐵路公司都不多。
要是啟動非洲鐵路網計劃,依靠從資本市場上融資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負擔就要全部落到政府頭上。
這份龐大的鐵路計劃,已經超過了我們的財政承受極限,一百年內都不一定能夠做到盈虧平衡。”
鐵路公司破產的事情,這是弗朗茨的鍋。為了早日在奧地利普及鐵路網,他運用了後世的網際網路發展手段。
推出一個概念,畫一個大餅,吸引資本入場。鐵路網都是單獨存在,天然就是壟斷經營,只要度過了前期投入階段,後面贏利真的不難。
這個大餅比後世虛擬的概念要良心的多,要實現這個目標並不是不可能。只是前期投入比較大,後期贏利時間比較長。
這不依靠資本的力量,奧地利在最短的時間內建成了鐵路網。至於半路上就倒下的鐵路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資金鍊斷裂。
這都是自身經營不善,絕對不是為了政府接盤,弗朗茨故意而為之的。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沒有考慮經濟危機,那都是自身的責任。
這個解釋不要說出來,弗朗茨從來都沒有站到前臺上,鼓吹鐵路投資都是專家,把鐵路公司經營破產的是資本家,和皇帝沒有任何關係。
活下來的鐵路公司可以證明,只要腦袋不抽風,謹慎選擇優質鐵路線路,就算是捆綁了支線,也是可以贏利的。
當然,前提條件是你要足夠的錢,能夠撐過漫長的投入期,後期的回報率還是相對可觀的。
不要拿利潤和股價比,那玩意兒都是泡沫,沒有那一家公司的利潤能夠追上股價的漲幅。
巔峰時期,奧地利的鐵路公司總市值一度突破兩百億神盾的神話。奧地利的鐵路網就值兩百億神盾麼?
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的。這個年代的兩百億神盾,可是一筆天文數字,全世界已經開發出來的黃金加在一起都不夠。
要是有這麼多錢,不要說本土鐵路網,就算是給全世界有人居住的地區鋪設上鐵路網,都差不多夠了。
要知道奧地利鐵路網加在一起綜合計算,年利潤都不足一億神盾,確切的來說五百萬神盾純利潤都不到。
當然,這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現在已經穩定沒有繼續建設的鐵路公司,年利潤基本上都保持著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