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大臣克里斯坦瓦爾低聲說道:“陛下,和奧斯曼的戰爭爆發後,我們的貿易物件就只剩下奧地利了。
今年的財政收入,恐怕會創下三十年來的最低記錄,明年還有可能持續下降。”
這樣的變故,讓財政大臣實在是沒有底氣說話。儘管責任不在他們,可是沒錢了問題就落到他們身上。
好在之前從猶太人身上發了一筆,不然沙皇政府早就破產了。即便是如此,克里斯坦瓦爾也不敢放鬆警惕。
這種橫財不可能天天有,按照目前的情況,要不了多久他們又要面臨財政危機了。
亞歷山大二世冷漠的問道:“會有多低?”
“今年的財政收入大約會下降到1.5億盧布,如果戰爭持續下去,明年或許會下降到1.2億盧布。”
財政大臣克里斯坦瓦爾回答的聲音越來越小。要知道戰爭爆發前,沙皇政府的財政收入已經突破了3億盧布,現在直接腰斬。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俄羅斯帝國現在也是四面楚歌,除了北冰洋還安全外,從東歐到遠東一路都是戰爭。
海外貿易急劇萎縮,昔日糧食出口帶來的鉅額利潤,現在已經不復存在。
與出口貿易較少相比,進口貿易額卻在急劇增長。俄國的對外貿易都是用金銀結算的,這種變化讓國內的金銀大量外流。
財富流失帶來的惡果,很快反應到了經濟上,通貨緊縮已經成為了沙皇政府避不開的社會問題。
“看來奧地利人又賺了不少。”
亞歷山大二世看似無心的一句話,已經道盡了俄奧關係的轉變。我倒黴你發財,再好的朋友關係又會疏遠,上升到國家關係中也一樣。
沒有人接這句話,俄奧友好依然是政治正確。眼紅也罷、嫉妒也罷,這些都改變不了沙皇離不開奧地利的事實。
……
亞歷山大二世沒有說錯,最近奧地利確實賺了很多。因為戰爭的緣故,博斯普魯斯海峽被封鎖,奧地利很自然的壟斷了對俄貿易。
北歐地區的瑞典也小發了一筆,不過他們國力有限,能夠出口的商品不多。
除了對俄貿易外,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奧地利在農產品市場上的佔有率提高了。俄國人糧食出口,現在只能先賣給奧地利,然後加工完成後再銷售到國際市場上。
這又打擊了一波競爭對手,原本購買俄國糧食進行精加工的企業,現在因為缺乏原材料,不得不在國際市場上搶購。
俄國人和奧斯曼開戰後,短時間內國際糧食市場上的交易價格又上漲了十個點。這只是一個開始,只要供求關係不解決,糧食價格仍然有可能持續上漲。
19世紀中期,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都處於飢餓狀態,每年都有數十萬、乃至於上百萬人死於飢餓。
這種背景下,歐洲糧食短缺顯然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提高糧食產量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卻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