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自從東普魯士會戰結束後,處於漩渦中心的沙皇政府日子就不好過了。
儘管前線的將領背了黑鍋,亞歷山大二世還是明白,真正導致俄軍大敗的原因,不是將領們的指揮問題。
如果沒有那一道速戰速決的命令,或許東普魯士會戰還在繼續。按照最初的戰略,俄軍只需要和普魯士人對持,依靠海上優勢進攻獲得勝利。
進攻和防守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如果俄軍採用防守戰略,絕對不會敗得這麼快。普魯士人的突然增兵,他們最多也就丟幾道防線。
“錢”成為了這次會戰失敗的罪魁禍首,其次是俄羅斯帝國糟糕的交通,再次是沙皇政府腐敗的官僚系統,最後才是這道“決戰令”。
陸軍大臣赫拉梅德彙報道:“陛下,我們已經進行了動員,前線的兵力損失,在未來兩個月就可以補充滿員。
損失的武器裝備,國內軍工企業正在準備晝夜趕工,不足部分我們已經向奧地利訂購,確保會在明年開春前裝備到部隊。”
赫拉梅德非常明智的忽略了追究責任的事情,前線的主要軍官雖然背了黑鍋,並沒有被撤職、問責,都被勒令戴罪立功。
總體上來說,他們的表現還是及格的。這些軍官是俄國人在近東戰爭中最大的收穫,是俄軍的精英。
現在還要打仗,自毀長城的事情,精明的亞歷山大二世自然不會幹。
“還是錢的問題,對麼?”
亞歷山大二世無奈的問道,從他的語氣中就可以聽出來,“錢”的問題已經不是出現一兩次了。
陸軍大臣赫拉梅德肯定的回答道:“是的!我們已經拖欠了太多的貨款,不少合作的企業也因此陷入了資金困境。現在他們要求,先支付欠款,才會組織生產。”
沙皇政府欠企業錢那是常有的事情,只不過像這一次欠得這麼狠的情況,卻是少有發生。
資本家們不是傻子,知道沙皇政府的財政出了問題,自然不會繼續賒欠了。
這方面沙俄的官員和他們是盟友,企業賺不到錢,拿什麼給他們當回扣呢?
不光是軍工企業,凡是沙皇政府的合作企業,現在都積壓了大量的債務。
這些問題不解決,俄羅斯帝國也不用考慮明年的戰事,直接低頭認輸算了。
亞歷山大二世期待的問道:“財政部有什麼計劃,解決現在的危機?”
財政大臣克里斯坦瓦爾一臉憔悴的回答道:“解決方案有兩種:其一、再徵收一次戰爭稅;其二、借外債。”
沒有發行債券、沒有對內借款,這無疑是說明了:沙皇政府的信譽已經崩盤,國內的金融也出現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