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聯邦政府效忠,就必須要服兵役。這還包括南方各州民眾的意思,想要證明沒有背叛聯邦政府非常簡單,上戰場打叛軍就行了。
用土地收買民眾上戰場打仗,聯邦政府的做法,無疑是損害了操作土地價格利益集團的利益。
後面的折償條款,就是給他們留下的後門。只不過因為時間和每人登記土地數量限制,增加了操作難度。
歷史上被譽為轉折點的《宅地法》,效果自然槓槓的,原本大家躲之不及的徵兵點,現在再次排起了長龍。
……
相比陸軍上的不足,在海軍上聯邦政府取得的成果就要大的多了。當然現在邦聯政府控制區擁有上百個港口,以聯邦政府的海軍實力,自然不可能封鎖完。
不過他們還是乾的還是很出色,1861年通往邦聯政府的船舶,大約有百分之十被逮住了。
不要以為這個數字小,實際上以美國海軍的實力做到這一步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拉偏架的皇家海軍時常出沒,很多時候棉花運輸,英國艦隊就在不遠處盯著聯邦海軍。
問題不是打不打得贏,而是根本就不能打。英法奧西在干涉美國內戰問題上已經達成協議,一旦開戰就是以一挑四。
各國現在差的就是一個說服國內戰爭藉口,在這種背景下,聯邦海軍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為了打破封鎖,南方政府也組建了海軍。因為雙方軍艦數量差距懸殊,南方政府秘密建造鐵甲艦,這個時候北方政府同樣在建造鐵甲艦。
1862年3月,南北雙方海軍在漢普頓展開了殊死搏鬥,拉開了鐵甲艦戰爭的序幕。
遺憾的是美國人的海軍火炮技術不怎麼樣,南軍的“梅里麥克”號與北軍的“莫尼特”號進行對射,雙方均為取得任何戰果。
在這種背景下,1862年5月底奧地利遠洋艦隊訪問南方邦聯政府。
胡梅爾伯爵和傑弗遜戴維斯總統進行了友好交流,就加強雙邊貿易合作達成了一致,主要是勞工輸出服務。
1862年6月7日,兩人簽訂了《勞工引進條約》,條約規定:未來十年內,南方邦聯政府從奧屬殖民地引進三百萬勞工,南方政府將承擔全部移民費用,並且支付奧方每人60神盾的移民費用。
毫無疑問,這是一筆大生意。前提條件是南方政府贏得這場戰爭,才能夠兌現條約。
為了拉攏奧地利,南方政府也是下了血本的。
這是拳頭決定的,不要看奧地利遠洋艦隊只要七十餘艘軍艦,這裡面卻有五艘鐵甲艦,是目前東海岸最強大的艦隊。
胡梅爾伯爵提議道:“總統閣下,我覺得你們需要一支實力雄厚的海軍,壓制住北方政府的艦隊,保障海外貿易的暢通。”
推銷軍艦,胡梅爾不是第一個了,歐洲主要的海軍強國都向南方政府推銷了軍艦,邦聯政府也訂購了不少,可惜遠水解不了近渴。
傑弗遜戴維斯興致缺乏的回答道:“是的伯爵閣下,我們已經在歐洲訂購了不少軍艦,可是短時間內無法到貨。”
胡梅爾伯爵微微一笑說:“總統閣下,你們需要是現貨,訂購軍艦實在是太慢了。戰場上千變萬化,時間就是生命。
如果現在佔據上風是貴國海軍,那麼這場戰爭或許已經結束了。你們只要封鎖了新英格蘭各州的海外貿易,北方政府就不得不妥協。”
傑弗遜戴維斯總統眼前一亮,他聽出胡梅爾伯爵的言外之意,有限難以置信的問:“貴國有意出售這支艦隊麼?”
胡梅爾伯爵肯定的回答道:“正常情況下,我們是不會出售現役裝備的,不過對待朋友可以例外。”
略加思索過後,傑弗遜戴維斯總統慎重的說道:“伯爵閣下,你開價吧,我們不會讓朋友吃虧的!”
沒辦法,那怕明知道要挨宰,他也不得不提出來。那怕是價格再貴,也沒有被北方政府攔截的船舶損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