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6月18日,奧地利遠洋艦隊訪問朝鮮。雙方就兩國友好往來達成一致,外交關係升級為公使級。
這個時期處於封建制度下的朝鮮,排斥外來貿易。此前,奧地利在朝鮮利益不大,沒有設立使館,只有一個辦事處。
這次友好訪問過後,胡梅爾同朝鮮政府簽訂了友好貿易協定,兩國互相給予最惠國待遇。
這是慣例了,一路走來奧地利已經和十來個國家簽訂了商業最惠國條約,包括英法在內。
順便還做成了幾筆軍購訂單,除了陸軍裝備外,胡梅爾還推銷出去了五艘鐵甲艦。
泰國、越難各自訂購了一艘,滿清政府一口氣訂購了三艘。顯然,他們是被英法嚇到了,想要鞏固海防。鐵甲艦再怎麼貴,也好過做喪家之犬的好。
奧地利沒有準備在遠東地區擴張,生意上了門自然要做。至於這會不會給歐洲殖民帝國帶來麻煩,就不在胡梅爾的考慮範圍之內。
沒有能夠忽悠到朝鮮政府,胡梅爾還是有幾分不甘心,只能看東亞最後一家日本能不能有所收穫。
畢竟,陸軍裝備大家都在賣,相互競爭之下,利潤已經被壓下來了。而出售鐵甲艦的只有奧地利一家,兩倍的純利潤真不算高。
如果有人肯出高價,現役裝備也可以***如這支遠洋艦隊,只要有人出價超過3000萬神盾,弗朗茨就不介意打包出售掉。
反正這些軍艦的生產成本不會超過700萬神盾,要打造這樣一支艦隊,也就一年多時間。
隨著奧地利採用金本位後,國際金銀比價也受到了衝擊,白銀兌黃金已經貶值到了15.3:1,現在1神盾摺合平庫銀1.5兩。
顯然,這個年代有實力一次性拿出四千五百萬兩平庫銀的國家是鳳毛麟角。除非是逼不得已,沒有人會來當這個冤大頭。
……
江戶,胡梅爾剛剛和幕府政府進行了一次友好訪問,奧地利的最惠國又增加了一個。
駐日公使查理德疑惑的問:“伯爵閣下,為什麼不趁機擴大我們在日本的利益呢?”
胡梅爾微微一笑說:“不是已經擴大了麼?我們簽訂了互為最惠國待遇條約,任何一個列強在這裡擴張權益,我們都直接享有同等待遇。”
這是事實,表面上完全平等的條約,因為雙方國力的差距,最後結局也不一樣。
和英法簽訂的最惠國待遇,那就是純粹的平等條約,雙方各取所需。反正這個年代沒有誰有能耐,逼迫他們簽訂不平等條約,出賣國內的商業利益。
換了日本就不一樣了,日本政府給任何一個國家商業上的特權,那麼奧地利就自動享有。
不過,對比各國的做法,奧地利實際上還算溫和的。沒有武力威逼強佔,沒有損害大家的主權,僅僅只是侷限在商業合作。
查理德公使搖了搖頭說:“伯爵閣下,這還不夠。我們完全可以在這裡建立租界、港口,或者佔領幾個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