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往往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第一次全球性經濟危機,到了1859年初總算是落下了帷幕。
截止到1858年底,奧地利工業生產總值較之上一年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九點七,經濟總量下跌了百分之十七點三,破產企業高達三千餘家,失業人口一度突破百萬大關……
弗朗茨總算是明白大家為什麼對經濟危機那麼恐懼了,維也納政府可是積極採取應對措施的,結果損失還是這麼大,沒有采取措施的國家更不用說了。
當然奧地利經濟中損失這麼大,和之前經濟狂放增長也有直接關係,被弗朗茨炒起來的鐵路公司,市值更是一度跌破了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
經濟危機帶來的損失大,也不僅僅是壞事。換個角度來看問題,這也意味著奧地利的工業化快要完成了。只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才會出現這種損失。
如果資本家主義經濟沒有發展起來,就算是遇到了經濟,也不會受什麼影響。
隔壁的俄羅斯帝國就是一個例子,經濟危機和他們有關係麼?
這次經濟危機損失最慘重的就是美奧兩國,美國是因為英國人抽回資金,市場上出現了錢荒,弱勢的中央政府完全不知所措。
奧地利自然是資本瘋狂湧入,資本家盲目投資帶來的後遺症。經濟危機過後,市場迴歸了理性,也不算是一件壞事。
初略看了一遍經濟報告,弗朗茨滿意的點了點頭。
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能夠這麼快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維也納政府的表現還是合格的。
費利克斯首相開口說道:“陛下,經濟危機已經結束了,世界經濟都開始回暖。內閣決定結束經濟刺激政策,以免再次出現狂熱的盲目投資。
為了應對這次經濟危機,政府加大了基礎設施投資,我們1858年財的政赤字高達2.8億神盾,已經嚴重超過了政府的財政承受能力。
為了減小財政壓力,政府計劃未來三年裡壓縮財政開支,逐步減持債務3000萬神盾。
已經開工建設的專案繼續進行,正在規劃和尚未進行建設的工程專案,全部延期進行。”
基礎建設也是要錢的,作為這次經濟危機中最大的接盤俠,維也納政府也支出了鉅額的費用。
發行債券募集到的資金,一部分用來接盤了爛尾工程;一部分以投資入股的方式,進入了鐵路公司和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產業中。
財政赤字2.8億神盾,就是花出去的。兩年半的財政收入,都變成了基礎設施工程專案和企業股權。
剩下的那一部分,還要專款專用。又不是所有的工程專案都爛尾,套牢計劃還是套住了不少人。
人家在繼續完成工程專案,政府自然要付工程款了。維也納政府可是非常重視信譽的,完工驗收合格後立即付款。
政府沒錢了,自然要削減開銷,第一刀就砍在了基礎設施投入上。
這一次基礎設施大建設,已經相當於平常時期十年的投入,自然不可能持續下去。
那怕是再怎麼瘋狂,弗朗茨也不可能每年拿出財政收入一倍的錢,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