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奧地利政府是靠貴族階級壓制資產階級,未來就不一定能夠壓的住了,實力增長的資產階級早晚會向政治伸手。
為了限制資產階級,提前做點兒準備就非常有必要了。
反正這些都是事實,媒體揭露社會現實,是他們的本質工作。
黑料越多、資本家們的名聲越臭,對奧地利政府就越有利。未來資產階級敢亂來,弗朗茨不介意讓他們領教一下什麼是“奧地利人民的專政鐵拳”。
弗朗茨想了想說:“這個問題交給教育部了,霍哼伯爵儘快招募足夠的老師,先把這些無家可歸孩童送進去接受義務教育。
政府在各大城市建立孤兒院,專門收容無家可歸的兒童,部分貧困家庭養不起孩子,送過來的也可以收。”
他能夠做的也就這麼多了,接受完義務教育過後,除了那百分之一的天才能夠進入中學繼續深造,這些孩子就要走向社會了。
現實真的很殘酷,就算是完成了義務教育,這些孩子也不過十二三歲,在後世看來這就是在濫用童工。
可惜,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全世界的烏鴉都是一般黑,為了積累原始資本沒有辦法。比起三四歲進工廠來說,這也是一大進步了。
……
任何一道法令最重要的就是執行,義務教育成為了奧地利政府的最高國策,那麼打擊資本家們使用童工,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禁止使用童工?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光是資本家們接受不了,底層民眾也受不了。
這年頭孩子多,普通民眾有五六個孩子都是普遍現象,多的甚至有十幾個孩子,他們怎麼養的起?
要不是弗朗茨瞭解社會現狀,讓政府承擔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全部開銷,就盲目制定一部義務教育法出來,最後多半又是一場人間悲劇。
維也納
作為奧地利的核心,也是《勞工保護法》的起源地,《最低工資法》同樣是從這裡開始推廣的。
匈牙利叛亂被鎮壓過後,奧地利帝國就太平了起來。政府又取消了地方關稅,廢除了農奴制,釋放了廣闊的農村市場,維也納的工商業開始蓬勃發展。
看著每天增長的訂單,丹尼爾並沒有感到高興,反而非常的難受。作為一家水力棉紡廠的老闆,他就是《最低工資法》的最大受害者。
棉紡工廠勞動強度不高,使用機械過後,對工人的體力和技術熟練度要求都降低了,只要做好接斷頭就可以了。
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丹尼爾自然是學習了英國同行的成功經驗,大肆僱傭更加廉價的婦女、兒童進入工廠。
可是現在不行了,最低工資法一出爐,奧地利的童工也不在廉價了。
儘管這個年代的人工成本低,就算是提高了人工開銷,他們同樣也擁有豐厚的利益,可是資本家的貪婪怎麼會滿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