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按拉德斯基元帥的意見辦,從後方抽調一部分新兵過去替換,把維也納城防軍也派出去實戰訓練一下。”
單純的從軍事上來說,一支部隊連續作戰半年,那麼再精銳的部隊,也會感到疲憊。
這次奧撒戰爭名義上打了四五個月,實際上雙方真正交手的時間,還不到一個月,奧地利軍隊就從威尼斯反推到了都靈。
“是,陛下!”溫迪施格雷茨親王回答道
這些都是小問題,自然不會有人駁了弗朗茨的面子。
干涉教皇國更多的還是靠武力威懾,真正爆發大戰的機會很小。
儘管現在革命黨政府掌控了政權,可是國內依然有一部分軍隊支援教皇,優柔寡斷的資產階級政權擔心引發內戰,還沒有對軍隊進行大清洗。
費利克斯首相開口說:“陛下,國內的局勢已經穩定了下來,國際環境對我們也很有利。
繼續維持這麼龐大軍隊,政府的財政壓力有些大,內閣建議復員一部分官兵,將節省下來的開支投入到恢復生產建設上來。”
戰爭時期擴軍,戰爭結束裁軍,本來就是常態。
現在歐洲的局勢雖然不怎麼太平,那都是革命給鬧的,各國之間的矛盾還沒有爆發,在這種背景下,大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政府準備裁撤多少軍隊?”弗朗茨關心的問道
費利克斯胸有成竹的說:“考慮到,我們馬上還要出兵干涉教皇國,政府建議年內先裁撤十萬軍隊,明年再裁撤十三萬大軍,我們的最後總兵力將保持在三十五萬左右。”
這次裁軍主要是正規軍,地方上臨時徵招起來的部隊,在戰爭結束過後,就被陸續遣返了回去。
現在很多地方都還在做轉業安置工作,這也是弗朗茨的首創,在此之前奧地利可沒有轉業安置的說法。
現在政府手中,擁有大量的產業,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自然有足夠的崗位來安置這些人。
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拿到土地獎賞數額較大計程車兵,都選擇回家種地去了。
工廠在這個年代的人看來,可不是什麼好去處,如果有的選擇,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成為一名工人。
國有工廠也是如此,只不過比私有工廠略微受歡迎一點兒,在這裡不用擔心老闆拖欠工資。
畢竟從一開始,這些國有工廠都是計件制,多勞多得,壓根兒就沒有混日子的餘地,自然是同樣的累。
這個時候,弗朗茨不得不慶幸,自己的頭腦清晰,沒有盲目的吞併撒丁王國,不然現在裁個毛的軍,搞不好還要繼續擴軍。
十幾萬奧地利軍隊就可以滅掉撒丁王國,但是想要統治撒丁王國,二三十萬軍隊都不一定夠用。
這是民族主義覺醒的後遺症,不經過一番大清洗,是很難統治地方的。最佳的辦法就是把當地人全部打包送走,地方就穩定了。
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紀,一次性遷移五六百萬人不算啥,只要捨得砸錢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