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特涅搖了搖頭說:“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如果法國人和我們聯合行動,那麼造成既定事實,各國多半也就認了。
如果我們獨吞撒丁王國的話,就算俄國人不反對,我們也得不到他們的支援,普魯士正忙著和丹麥戰爭多半是顧不上我們。
光英國人的壓力,我們確實頂得住,可是吞併撒丁王國過後呢?
等法國人解決了內部矛盾,俄普衝突告一段落,到時候英法聯合干涉,甚至是英法普俄四國聯合干涉,要求我們退出撒丁王國,又該怎麼辦?”
顯然,梅特涅的外交判斷力還是非常準確的,輕鬆的捋清了列強之間的關係脈絡。
現在不干涉,並不等於未來不干涉,奧地利吞併撒丁王國的做法是得不到列強承認的。
等大家騰出手來過後,還可以秋後算賬。歷史上奧地利趁克里米亞戰爭,出兵佔領了多瑙河流域,最後不也吐了出去?
費利克斯首相點了點頭說:“梅特涅先生說的沒錯,吃下撒丁王國不難,關鍵是各國的態度。
我們如果進行外交努力的話,讓普俄兩國中立不難,可是想要獲得他們的支援,卻必須要花費大代價,甚至可能是得不償失。
法國人的態度大家都清楚,他們絕對不可能容忍我們獨吞撒丁王國,等他們穩定了國內就會和英國人聯手干涉。
這個時間長則兩三年,短則幾個月,我們有把握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吃掉撒丁王國,並且消化下去麼?
如果做不到的話,外有強敵環飼,沒有游擊隊肆掠,撒丁王國根本就守不住。”
停頓了一下,財政大臣卡爾提議道:“如果無法吞併撒丁王國,那麼勒索一筆戰爭賠款,或者是割讓部分領土如何?”
梅特涅自信的說:“這就要看英國人的態度了,無論是索要戰爭賠款,還是割讓領土,撒丁王國都必須要付出應有的代價。
如果不能彌補我們的戰爭損失,那麼這場戰爭就不會結束,相信英國人會給我們一個交代的。”
這個信心來源於實力,列強之間也有一套行事準則,通常大家都不會掀翻桌子。
英國人的優勢在於孤懸海外,還有一支縱橫世界的海軍,讓他們在歐洲的地位很超然。
同樣這也是他們的弱點,作為一個島國,重點發展海權,自然就放棄了陸權,要執行歐洲平衡的戰略,就需要和歐洲大國合作。
在歐洲諸多列強中,現在最適合英國人的盟友無疑是奧地利。確切的說,這個年代的奧地利有和歐洲任何一個列強結盟的基礎。
本身有一定的實力,可以配合盟友行動,又受制於內部問題,沒有爭霸世界的實力。
對英法俄三個有志於世界霸權的國家來說,只要奧地利不統一德意志地區,就是最理想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