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水滴已經被全部消滅,但三體艦隊仍然在不斷地往地球逼近,這讓人類意識到,事情或許還沒有結束。
此時地球上的人類還把水滴當成探測器,以為三體艦隊才是主力,當然對此還頗為忌憚。
尤其是三體戰艦宛如大號水滴一樣的外形,也難免讓人懷疑,其是否會比水滴還要危險。
不過事實這又是不可能的,因為三體艦隊在穿越星際塵埃帶的過程中,還要擔心會有折損。
如果都是水滴這樣的強相互作用力材料,斷然不可能會被自然界物質撞毀,就像石頭不會被雞蛋砸爛一樣。
所以這支三體艦隊完全是運輸與登陸艦隊,其擅長的方面是地面登陸突擊,不是像水滴那樣的太空作戰主力。
正因如此,人類現在開始考慮的是,如何阻止三體艦隊的部隊登陸,以及堅持到亞洲艦隊的回防。
雖然在太空中已經與三體文明多次交手,但是對於三體文明的地面部隊,人類還是一無所知。
畢竟就連三體人的模樣都還不甚清楚,就更別說擁有怎麼樣的地面部隊了。
如果能阻止三體艦隊登陸,那麼當然是最好的。
不過也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人類主要的太空力量已經全部轉移到了木星,地球幾乎處於不設防狀態,最近幾年也把資源和人力完全放在了高能加速器上面,當然沒有能力改善這種情況。
所以現在地球對於三體艦隊而言,完全是門戶大開,沒有一點軌道防禦力量。
從這一點上看,假如三體艦隊先於亞洲艦隊到達地球,那麼人類就只能依靠地面武裝力量進行防守,真正以血肉之軀來抵禦三體文明的侵略。
考慮到三體艦隊無論如何都會有擁有基本的軌道轟炸能力,甚至很有可能會用到強相互作用力材料。
人類要面臨的將會是一場艱難的防守戰,地面部隊需要一邊承受三體艦隊的軌道轟炸,一邊抵擋三體登陸部隊的攻勢,可謂是必然會付出慘烈的代價,不計其數的傷亡。
更嚴重的是,就算亞洲艦隊最後順利歸來,也不一定能夠與三體艦隊正面抗衡。
首先是數量上處於劣勢,亞洲艦隊僅有六百多艘恆星級戰艦,三體艦隊卻有近一千艘飛船,想要和對付水滴一樣進行火力覆蓋是不可能了,甚至有可能反過來被對方火力壓制。
亞洲艦隊能夠戰勝水滴有相當大的計策因素,並不是硬實力上碾壓水滴了,這一點是必須要注意的。
所以當同樣的計謀無法對三體艦隊奏效時,可能正面碰撞的勝算就遠沒有想象中那麼高了。
綜合以上種種考慮,還是不免讓人擔心,是否會在這最後一役中功虧一簣。
當發現三體艦隊不打算停下來時,地球上就已經進入了緊張的備戰狀態。
原本已經被廢棄的地表,如今重新作為前線陣地使用。按照如今艦隊國際的想法,是讓平民都躲進地下城避難,然後讓地面部隊在地表與三體艦隊的登陸部隊進行戰鬥。
一方面是把平民傷亡降到最低,同時在地表早已變成一片廢土的情況下,人類可以肆無忌憚地使用核武器,有可能會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