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屏草原上的蒙古族,傳統的敖包祭祀形式大致有“血祭、灑祭、火祭”三種。一是血祭,即宰殺壯牛肥羊供奉在敖包前。如今,這種血祭法運用不多,除非是極特殊和極重要的情況才會這樣做。二是灑祭,就是“灑注禮”,即在敖包前滴灑鮮奶、奶油、奶酒等物以祈求幸福,後來還增加了白酒、點心等祭物。三是火祭,即在敖包前堆幹樹枝或者幹牛馬糞點燃,祭祀者排隊繞火三圈兒,邊轉圈兒邊念自家的姓氏,然後獻上供品,甚至把全羊投入火堆裡。火燒得越旺越好,因為象徵著興旺。
再後來,敖包祭又衍生出了一些特殊的禮俗,當然,會因地區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孔雀屏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如搬遷等原因家裡不想或不方便再供佛像時,就要搬開附近山上敖包的石塊,把佛像置於裡面,再把石頭按原樣堆好。
這一次,薩仁臺嘎查牧民祭祀敖包是自發的行動,目的只有一個——為“英雄母親”馬託婭祈福!
…………
在行動之前,策劃這次祭敖包活動時,佟恩和特意召集了嘎查的幾位長者和有影響能力的年輕人進行商議。這裡面沒有包括嘎查的幹部。
大家圍坐在佟恩和家,喝著新熬的奶茶,暢談各自的想法。
佟恩和說:為馬託婭祈福,是我們自發的,嘎查的人自願參加,不必強求,這也是我沒有找白寶柱書記和阿拉坦倉嘎查達他們的原因。大家都談一談,具體採用什麼形式好一些。
雙喜迫不及待地說:當然是最高的“血祭”!我出一隻羊,去我牧點抓最好的。
為託婭家買的電磁爐還沒有送去,能在祭敖包方面出一份力,雙喜非常願意。
來旺附和道:對,我也出一隻!為了給馬託婭祈福,我捨得。
剛剛從阿吉奈的牧點回來的玉山逗他:來旺啊,你真捨得?看你媳婦回去不收拾你。
來旺笑了,其他人有跟著笑的,有默默無聲的。
佟恩和開口道:不要開玩笑,這是個嚴肅的事情!
剛剛還在笑的人趕緊收住,為自己的失態感到不好意思。
佟恩和又說:對了,剛才忘了表揚表揚咱們玉山,這幾天幫著阿吉奈照看牧點,開始那兩天還得管著兩家,呼和魯回去了才好一些。真的辛苦了。
玉山極不自然地撓撓腦袋,說:這沒啥。
雙喜再次表態說:佟叔,我真的願意出一隻羊,兩隻都沒問題!
還有人表示願意出羊,佟恩和看了看另外幾位長者,問道:幾位怎麼看?
其中一位長者說: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吧,我覺得這“血祭”不太合適,這次祈福的事兒比較特殊,儘量不見血的好。
其他人有點頭的,也有不置可否的。
佟恩和說道:我也贊同不搞“血祭”。我是這樣考慮的,這次敖包祭一定要節儉,幾位都表示可以拿出羊來“血祭”,我看不如省下羊賣了錢捐給馬託婭,這樣更實惠。
雙喜又急於發表意見:我同意!另外,這“火祭”恐怕就更不合適了吧?
佟恩和:是啊。事因火起,談火色變啊,咱們這次絕對不能用“火祭”,算是一種避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