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法爾科內先生。你讓我這趟旅程的時間過得很快。”
李奧在機場和那位身材高大的老人揮手告別,目送著對方坐進專車裡。
這個名叫卡麥恩法爾科內的老人,一路上都頗為健談。
尤其是說起哥譚,更是滔滔不絕。
從上個世紀的各種趣味軼事,到幾大家族的崛起衰落,各種或隱秘或有意思的往事趣聞都信手捏來。
這個老人聲稱自己在哥譚長大,見證著它從鄉鎮變為繁華的城市。
來自英國的移民者,野蠻矇昧的印第安人,還有出手闊綽的船運商人等等。
這些從法爾科內的口中說出,是那麼的真實而又夢幻。
讓人覺得像是親自目睹了似的,猶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在眼前展開。
老人說自己在外面漂泊了一段日子,想要在走到生命終點的最後時刻,回家看看哥譚的變化。
“我注意到從法爾科內先生介紹完自己以後,你就再也沒有說過話了。”
李奧扭頭看向身後的弗洛伊德勞頓,這位死亡射手一路上表現得很沉默。
完全不像之前的話嘮的風格,喜歡說那些沒營養的笑話段子。
“老闆,你知道他是誰嗎?卡麥恩法爾科內,哥譚的羅馬人!”
勞頓的喉嚨滾動,他跟著李奧坐進車裡,沉聲道:“在我小時候,哥譚時報會有一個生活化的版塊,叫做‘哥譚印象’。”
“在這個專欄裡,隨機選擇的哥譚市民會被要求用三個或者更少的詞語來完成一個句子,‘哥譚是什麼’……從我還是個孩子起直到現在,哥譚時報已經刊登這個專欄很多年了。”
“過去人們常常用來形容哥譚的詞語,是‘該死的’、‘被詛咒的’、‘瘋狂的’、‘罪惡的’……後來哥譚市民漸漸用某個惡棍來作為答案,那時每天都會有新的詞語,因為哥譚的惡棍總是層不出窮。”
勞頓說到這裡,不由地呵呵笑了笑。
他是在奈何島長大的,那是哥譚最糟糕的地方之一。
暗無天日,罪犯叢生,如同人間地獄。
“很多有趣的答案我都記得,比如像‘哥譚是流浪漢的’,意思是這座城市窮困而潦倒,‘哥譚是妓女的’,這是嘲笑它放蕩而毫無尊嚴。有一個答案沒有人敢說出口,或者登在報紙上,但那個答案的確又深受所有人贊同,不管是在奈何島,還是上東區,私底下都流傳著那句話——‘哥譚是羅馬人的’!”
“那個老人曾經是哥譚最大的掌權者,所有的黑幫都要向他臣服跪拜,整整有三十年的時間,哥譚都籠罩在羅馬人的陰影下,人們都說夜幕降臨的城市,就是他所建造的‘羅馬帝國’。”
勞頓對於這些都記憶猶新,儘管他當時只是一個孩子。
“是這樣麼?我覺得‘哥譚印象’很快又要多出一個有趣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