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十二年前戰爭結束後,新建立起來的一支軍團,而這支軍團並非是以主戰軍團為目的而建設的,其戰場定位是輔助軍。
正因如此,這支輔助軍團對於加入的要求降低許多,並不限於龍人,任何類人種族生物,只要實力達到白銀高階以上,就可以申請加入。
不過也只是具備申請資格而已,還需要透過新兵訓練後,才能夠正式加入,而在訓練過程中被淘汰的人,自然會被篩選出去。
鋼之星隕軍團的定位是輔助軍團,而非是炮灰軍團,其職責是輔助戰團,可以幫助戰團在戰場之上發揮出更強戰鬥力。
其職責包括但不限於清理敵方的炮灰軍團以及僕從雜兵,運送補給,搭建堡壘,清理戰場,重建秩序,鎮壓佔領區,清剿敵方殘存的反抗力量等。
不過,雖說這支輔助軍團主要以承擔戰爭雜務,並不承擔戰場上的主要攻堅力量,但實際上,他們的戰鬥力並不差,對於凡人國度而言,甚至稱得上可怕。
因為諾亞為了提升這支軍團的戰場生存能力,特令已經成立了多處的軍事研究所,也就是其中的地精工程師,以及後續培養起來類人種族工程師,為這支軍團量身設計打造制式裝備。
蒸汽爆矢槍,符文速射弩,單兵奧法投射器,以及適用於多種戰場環境的輕中重以及重灌符文外骨骼裝甲,乃至是能夠直接拔高單兵戰鬥能力的魔動裝甲。
除去這些單兵武裝之外,還有全地形龍蠍突擊戰車,毒刺飛龍炮艇等適用於地面戰以及空戰的載具。
不過因為這是新研發的武器,十二年的時間,對於這類武器研發時間太短,所以種類不多,現在各大戰爭研究所都正在緊鑼密鼓的研製與趕工測試當中。
諾亞先前強制推廣的義務教育制度在吞噬掉了大量財富後,經過三十年的沉澱就開始反哺,現在每年都在為諾亞麾下各大設施與機構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並支援這些研發機構與戰團逐年擴張。
這就是諾亞向諸神發起挑戰的根基與底氣之一,他願意向自己麾下的民眾開放獲取知識,學習技術的渠道,儘可能地降低他們得到這一切的難度。
在他的領地上,任何底層都只是暫時的,多的是父親祖父是種地的農夫,可自身學習刻苦,成績優異,被高等學府錄取,獲取龍化晉升的機會,加入戰團或是進入研究所,一飛沖天的人。
因此,每一位生活在聖龍之地上的民眾都是奮發進取,精神也是昂揚向上的,即便是大部分人在種種測試之中被篩選下來,雖然會因此而氣餒,但這並不意味失敗。
每一位確定透過自身的努力,無法實現階級躍遷的聖龍之民,都會選擇將籌碼壓在後代身上,舉家之財,培養子女的比比皆是。
因為成功的案例實在是太多了,很難不讓人效仿。關鍵效仿之下,這真的能夠出成果,因此這種行為在諾亞的統治領土之上,蔚然成風。
我是不如人,但不代表我的子女,我的孫輩不如人,只要子孫後代之中能夠培養出一位天才,家庭乃至家族都會因此而受益。
這樣的思想,已經在底層中成為了主流,形成了共識。至於鬱郁不得志,無人賞識這種問題,根本就不存在,在這片土地上,不存在有才能的人會被埋沒這種可笑的事情。
底層的晉升渠道並不只有讀書考試一種,聖龍之下的各大特殊機構,每年都會放出特招名額,只要透過測試,就可以加入其中。
無論種族背景,也不論以前的身份與地位,這些在這片土地上毫無意義,只要能夠證明自己的才能與實力,就能夠獲得應有的待遇。
不過,崗位是有限的,即便是每年擴招,但兩百年的發展下來,諾亞的領地還是越發顯得擁擠,因此擴張的本能需求以及衝動存在於所有人的心中,擴土戰爭是所有人的訴求。
“父親!”
聖龍的龍翼之下,是浩浩蕩蕩的鋼鐵洪流,當諾亞抵達長子的國度,塔爾洛斯時,許多尋找各種藉口或者是攀附上來的諸多國度以及附庸勢力為諾亞之下的鋼鐵洪流所震撼。
沒有別的原因,數量實在是太多了,著實嚇壞了那些小國君主,以及諸多獨立自由領的統治者。
沒有人可以否認聖龍戰團的強大,任意一支戰團都具備獨立覆滅國家的力量,可缺陷同樣明顯,那就是數量實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