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聖龍諾亞提出的要求,地處大陸西部的地精城邦顯然沒有拒絕的資格,而諾亞至此也在西方擁有了附庸。
是的,只是附庸,諾亞沒有選擇將地精城邦納入到自己的統治中,也不打算將地精城邦跨越數十萬裡全部遷徙過來,雖說原先有這想法,但這一計劃已經取消了。
主要是見過地精後,諾亞覺得自己還是忍受不了這群綠皮,這些傢伙在挑戰他的審美,諾亞不想這這麼一群綠油油的傢伙,天天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晃盪。
因此還是選擇眼不見為淨,以對地精城邦提供武力援助的方式,換取地精工程師對聖龍之地提供技術支援。
地精城邦需要保證至少有五十名工程師在聖龍之地,為戰團的武器研發提供技術援助,並且這一總數上限,每過十年就要增添十名。
諾亞並沒有要求具體的工程師,因為還對地精城邦並不熟悉,具體的要求可以等到工程師入駐,開始了武器研發後再提。
這一結果可以說與最初那名向諾亞提建議的術士異曲同工,不過諾亞不需要花費重金招攬,而是已經淪為附庸的地精城邦主動以上貢的方式,提供他們的高階技術人才。
當然了,作為回報,地精會獲得來自東方聖龍的軍力援助,將有一支雲巨人軍團長期駐紮在地精城邦附近,保護這群脆弱的綠皮矮子。
至於這支軍團會對周邊的地區形勢有什麼樣的影響,諾亞則是不管的,反正對於地精來說,必然是向好的變化。
這群軍火販子的生存空間必將因此而得以擴張,他們相對於周邊地區的政治地位必然迅猛增長,能夠獲取更多的資源。
也正是因此,諾亞才要求地精每隔十年,必須增派十名常駐工程師,可以攜帶家屬。
要是實在思念故鄉,那麼地精城邦就必須再派一名工程師過來輪換,人數必須保持在他要求的數量。
當要求數量的工程師入駐後,諾亞首先就是對所研製的武器外形提出了要求,在確保不影響威力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增加部分成本,最佳化其外形,最少要顯得美觀大方。
諾亞不希望日後,自己的戰團士兵踏上戰場後,拿著一堆看起來像是拼湊起來的破爛武器,這不得讓對面敵人笑死,順帶還嘲弄一下他這位聖龍的吝嗇與貧窮。
新式武器的研發並不需要太長時間,因為地精本身就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武器體系了,只不過他們研製的武器外形,在諾亞看來實在是不敢恭維。
因此,第一批工程師只需要在熟悉諾亞審美的妖精指揮下,對武器外形作出調整修改,使其簡潔美觀大方後,就可以批次生產了。
不過,這批威力最多隻能傷到黃金戰士的新式武器,也只是下放到諾亞領地各城的城防軍手中,至於戰團士兵,諾亞則是覺得不夠標準。
需要面對最慘烈戰況的戰團士兵,配備給他們的制式武器,至少能夠對黃金級生物造成致命威脅,不然,沒有裝配的意義。
這種武器的研發就需要一定時間了,但也不長,因為聖龍之地可以為這群地精提供更好的材料,同時還有法師提供銘文與附魔等鍊金技術,進行聯合研發。
只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這類武器的成本,即便是能夠透過流水生產線製造,也將高昂到尋常的貴族領主,難以接受的地步。
就像是當初養母瑟琳娜說的那樣,要是這錢,還不如去培養幾位同階位的超凡職業者,或者給自己上更強力的裝備,怎麼都比花在外物上更有價效比。
諾亞之所以不在意這些,是因為他知道流水線規模化生產之後,成本是可以無限拉低的。
況且,決定成本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原材料的供應以及價格,可原材料的價值也並非絕對的,因為材料的稀缺性是由地域與需求決定的。
某些看似稀缺的材料,在特殊的環境下,遍地都是,就像路邊石頭一樣。
譬如如今被法師們所追捧的秘銀山銅等材料,其稀缺性也只是相對於物質界而言。
在諾亞的記憶之中,可是有同族先祖找到了懸浮於虛空之中的金屬大陸,遍地都是品質優良的高純度金屬礦脈。
“遠征,開拓,殖民……”
絕大多數選擇成為統治者的龍族領主,其最高目標以及追求,一定是建立跨越多元位面的龐大帝國。
這是由龍族的性格決定的,龍族一旦對某種事物產生慾望以及需求,那麼一定會想要更多更好,且永遠都不會滿足。
當然,絕大多數龍領主也只是想一想而已,因為能力有限,做不到,能夠將領主改成國主,都算是巨大的飛躍式進步了,更別說成為一位帝國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