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亞殿下,根據光輝信徒的描述,以及與其它商會的溝通補充,我們初步繪製出了一條航海路線圖。
不過需要進行驗證,但已經有商會成立造船廠,製造遠洋航船,我們是否需要進行干預?”
來自東方海岸的資訊匯總,是諾亞每隔一段時間必定聽取的內容,雖說他對那裡的情況瞭若指掌,但他也可以透過眷屬們的彙報,瞭解到她們的工作內容以及狀態。
“當然,我不僅要有全資控股的造船廠,你們還要在百年內,為我打造出一支足以控制整個東方近海岸的艦隊!”
諾亞提出要求。
雖說如今他僅僅只是在東方海岸建立起一處海港據點,就連一支像樣的武裝部隊都沒有部署,但他已經將東方海岸視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其所延伸的海權,金龍更不會放過。
商人們已經開始沿著亞爾維斯大陸難民來的方向進行逆推海圖了。
雖說沒有一條難民船上的成員能夠說清楚自己是如何抵達海港的,問就是光輝之主的啟示,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印象的。
可是透過這些親歷者都說不清楚的描述,所繪製出來的海圖,其中的路線重疊居然還不到10%,這樣的航海圖,其中所蘊含的風險,可想而知,不過即便如此,也依舊有人願意對此投入。
海洋貿易的利潤足以讓人無視風險,而跨大陸遠洋貿易的暴利,更是足以讓這群逐利之夫瘋狂。
諾亞並不急於加入這場航海大冒險中,等商人們將安全的航海路線趟出來再下場也不遲。
反正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將海權牢牢地握在手中。無論這群商人是否能夠趟出能夠穩定往來亞爾維斯大陸的航線,他都只賺不虧,只要掌握沿岸所有港口,透過立法收稅,他就可以從商人身上抽血。
“尊崇您的意志!”
諾亞要求建立艦隊的要求並不苛刻,哪怕現在一窮二白什麼都沒有,但期限拉長到百年,以聖龍領地如今所擁有的資源與人力,諾亞的要求相當寬鬆。
在神靈的干預影響下,聖龍領開始跑步進入航海時代,尤其是在諾亞釋出行政命令,將遠航者海港設立為經濟特區後,商人們帶著大批資源開始向這處連糧食都沒有辦法自我供應的海港城市聚集。
哪怕不經營新的業務,只是在經濟特區中建立與聖龍領一樣的工廠,因為人力成本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商人也是有利可取。
當然了,原材料的供應還是極大的問題,不過這些問題都會伴隨特區的發展逐步解決,所有來到海港城的商人們都相信這一點,他們非常看好特區的未來。
經濟特區的日益繁榮並沒有影響到聖龍之地的昌盛,尤其是號稱東境第一城的艾利希姆,極大地震撼了從海港移民而來的光輝信徒。
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想象,這世間居然還有如此遼闊龐大的城市,居然能夠容納近千萬人在其中生活。
這不等於就是讓幾個國家的人都居住在一起嗎?簡直不可思議,就像是某種神蹟一樣,難以想象。
不過最不可思議的,還是這座城市對於底層平民的照顧,居然還有最低工資等一系列強制性要求,這些條令都被記載在法典中,被嚴格執行。
因此,他們這些哪怕人生地不熟,誰都不認識的移民,也能夠在這裡找到可以輕鬆養活自己的工作,工作內容輕鬆不說,其酬勞也足以做到一人勞作,全家吃住不愁的地步。
當然了,住並不是指在艾利希姆買到房屋,僅僅只是租賃,而且租的位置距離城區有點遠,按照本地人的劃分,他們住的位置,屬於十環開外的郊區。
因此在通勤方面,來自遠洋海港的光輝移民稍稍有些不大適應,不過衣食住行以及收入方面的飛躍式提升,足以讓他們忽略這點小小的瑕疵與不足。
因為海港城的海關署對移民的資格以及名額進行了嚴格控制,所以能夠移民到聖龍領地上的光輝信徒,每一位都是百裡挑一的幹活好手。
因此這些來自彼岸大陸的移民數量並不多,雖然在海港城能夠看到浩浩蕩蕩的移民潮,每天都有人堵在海關署的府邸,遞交申請,但真正能夠前往聖龍之地的人,至今不過也兩千多人,不足三千之數。
這點人口,對於領土廣袤猶若一國的聖龍之地來說,就像是一滴墨水落入海洋一樣,輕輕鬆鬆就被化開了,更別說還有人刻意分割這些光輝信徒。
能夠在艾利希姆城勞作的光輝信徒,都不足百數,對於當地的光輝教團都沒什麼影響,當然,也算是極大的補充。
因而在這座城市中,信教的人並不多,哪怕是將諸神教團所有信徒加在一起,都比不上崇拜聖龍的民眾數量,那最末位的一點零頭。
哪怕是最慷慨的神靈,也只是偶爾賜福虔誠信徒,而且也只是消除他們身上的小病小痛,並不會令他們的生命本質,或是生活品質有什麼質的飛躍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