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卻不知道如何發展,哪怕他坐擁著北三省數以千萬的人口,幾乎是漢唐五分之一的人口,可是北三省所創造出來的財富,卻遠遠不及漢唐的百分之一。
而他的稅負是漢唐的五倍,為什麼得到的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
他的手下並非沒有聰明人,只是李燎不願意接受。
因為根據他麾下的謀士陸良分析,要想達到漢唐的平均水平,就必須降低稅負,同時提高商業貿易,然後花十年的時間,進行穩固發展,在這十年的時間裡,不能有太多的兵禍,十年後,北三省便擁有與漢唐中原一較高下的實力。
可是李燎顯然沒有那種耐心,在他看來,北三省不過是一個跳板,讓他謀取天下的跳板罷了。
只要從北三省的百姓手中榨取出足夠的財富,他就能以傾覆之力,直接摧枯拉朽的直取京師,然後統一漢唐疆域。
所以三十年前的李燎並未接受陸良的計策,依然堅定的實行重稅政策。
可是卻沒有得到任何效果,每年的稅收都是每況愈下。
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李燎的疆土沒有任何的改變,漢唐依然巍然不動。
可是北三省已經被他糟蹋的不成人形,這時候的陸良再一次進言。
可是當時李燎寵信的是蘇鴻,而蘇鴻的意見顯然與陸良相悖。
蘇鴻對李燎進言,說李燎的想法沒有錯,而他錯的地方就是對百姓太仁慈了,所以才給了漢唐喘息的機會。
李燎聽信蘇鴻的話後,更是變本加厲的奴役百姓。
甚至是派出私兵四下劫掠,更是導致民不聊生。
而最初的幾年時間裡,透過這種劫掠的方式,李燎確實是嚐到了不小的甜頭。
很顯然,當強盜的收益,遠比做買賣更有賺頭。
用蘇鴻的話說,那些平頭百姓存在的意義就是給李燎錢,除此之外,多餘的米糧都是浪費。
那些給不出錢的,那就拿著他們的妻女補償。
李燎手上的錢多了後,也開始了招兵買馬。
那幾年可以說是李燎出兵最頻繁的時候,而李燎幾乎快要看到漢唐的邊關搖搖欲墜,每次都要告破的樣子。
可是漢唐的底子始終比他深厚,每次都堅持了下來。
不過那幾年李燎顯然沒太當回事,在他看來,漢唐的守軍再如何堅持,最終也將要被他摧枯拉朽的毀滅。
而自己的財富是無窮無盡的,沒錢沒糧了,就去百姓手上搶便是了。
最初的那幾年確實如此,燎王幾乎已經覺得,自己的錢已經多的用不完了。
可是當百姓手上的錢搶完之後呢?
當那些百姓失去了創造財富的能力後,這種環境終於形成了惡性迴圈。
李燎用實際行動,給漢唐上了生動無比的一課。
他是如何把三個原本富足的三個大省,敗壞的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的。
又是十年的時間過去了,他的領地還是那個領地,沒有增加一分,可是他手上的錢卻在不斷的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