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普渡也點頭行禮,然後騰雲而起:“大梁國境內幾百年國運昌隆,鬼神仙佛不太顯眼,以前過於難尋,不曾有熟人。
所以,如今若要尋有大本事之人,還得大雪山!
師兄先走,我先去那大雪山,再尋上幾個大本事的!”
然後就飄然遠去!
這騰雲駕霧悠然之象,其實更像是那修仙的有道玄真,可惜腦袋上頂了個大光頭,壞了這份氣質。
渡厄老僧看著遠去的慈航普渡,回頭看向自己身後的少年弟子,面對著他就在這山路上緩緩跌跏坐下,招招手示意這弟子也坐下。
“你可知,這妖物為何第一步來尋我?”
少年弟子搖頭:“弟子不知!”
渡厄老僧對自己這個弟子所言早有心理準備,於是又問道:“那你可知這五臺山,是哪位菩薩的道場?”
這個問題,少年弟子肯定是知道的:“回師尊,這五臺山相傳是文殊菩薩之道場!”
渡厄老僧點頭,如果這個問題都不知道答桉的話,他對這個弟子會很失望,於是再次問道:“你可知,這五臺山文殊菩薩最聞名於世的一個傳說是什麼傳說?”
少年弟子想了一下,他有很多答桉,正因為有很多答桉,所以才不知道應該是哪個答桉,只有搖頭:“弟子不知!”
渡厄老僧嘆了口氣:“下回,若是不知答桉,便在那疑似答桉裡挑一個你覺得最合理的!
這世上哪有十足十的把握,有的只是覺得最合理的答桉而已!”
小弟子躬身拜倒:“謝師尊教誨!”
看著小弟子如此恭謹,渡厄老僧又再次嘆了口氣:“你可知,我今早遣散所有弟子唯獨留下你一人,所為者何?”
小弟子其實是不知道答桉的,但在不知道答桉的情況下,就會有很多疑似答桉,剛才自己的師尊教導過,在不知道答桉的情況下,尋找一個自己認為最合理的答桉。
“莫不是師尊算出今日國師會前來請你,而您擔心師兄們前去戰場,會誤了修行,甚至有可能有危險。
而這個危險大到你沒有信心照顧得到師兄們,所以便將他們遣散,獨留下我這個沒什麼本事卻又不難照顧的?
所以,師尊今早便在國師未來之前,先遣散了眾弟子,不知弟子所說,可對?”
渡厄老僧搖頭:“非也!非也!
為師遣散他們,是因為他們修行已深。
這修行佛道,在人間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為初識佛法,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修行入門,修行有一定深度,於是乎便到了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當對這世間以及佛門修持之法有一定認知,有一定修為,有一定深度之後,若有感悟,便到了第三重境界。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返璞歸真!
到了這層境界,就會悟通很多道理,但也會更深入佛理之中!
等到三重全部經歷,躍身而起,得了果位之大智慧,那障目之葉、矇昧之紗擋在你眼前的世界將看得清清楚楚,然後才有資格選以後的路。
就比如我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