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剛剛說完,只見有日軍參謀疾步走到飯田貞固面前,說道:“將軍閣下,北平來電!方面軍司令官多田俊將軍回電,命令我們,一旦查明來襲敵軍是李雲龍所部,務必想盡一切辦法,纏住此人!南苑機場已經出動偵察機,空中掩護並且配合你部。”。
“回電給北平,就說我已經接到命令了!請司令官閣下放心!”飯田貞固揮揮手,凝聲說道。
只是此時對武田慶太來說,如果之前已經攻進內城的敵軍是李雲龍的部隊,但是此時對方已經是有戰馬作為支撐,來去如風,要想纏住李雲龍的騎兵部隊,是難上加難的。
但是多田俊的命令已經發出,飯田貞固也只能夠無奈命令日軍參謀回電給多田俊了。
而此時,就在飯田貞固派出一個騎兵中隊,尾追李雲龍的大軍騎兵之時,李雲龍的騎兵主力,已經趁著夜色和風雪的掩護,向南疾馳。
由於大雪紛飛,積雪深厚下,日軍要想憑藉著戰馬賓士後留下的痕跡追擊,困難至極。
畢竟,大雪紛飛落下,積雪不到幾秒鐘就會覆蓋住戰馬賓士踏出後的馬印。
而李雲龍等人率領這支騎兵戰術並不高明的騎兵部隊,一路南下,進入了歷山之中。
由於歷山太過於靠近濟南城,故此李雲龍等人率部賓士進入歷山後不停留,而是繼續指揮部隊向泰山方向轉移。
泰山貫穿山東中部,泰安境內,綿亙於泰安、濟南之間,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前鄰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濟南。泰山雄起於華北平原之東,凌駕於齊魯平原之上,東臨大海,西靠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東西長約200千米,南北寬約50千米,主脈,支脈,餘脈涉及周邊十餘縣,盤臥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
另外,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而且泰山群山峻嶺,進入其中也能夠伺機以泰山為主要根據之地,可以四處出擊攻打周圍的泰安,濟南,和淄博城,十分有利。
而且泰山之中,有多股八路軍領導發展的本地游擊隊,人數雖然不多,但是憑藉著泰山之勢,穩固其中開闢根據地還是做得到的。雖然時長有日軍進山圍剿,但是效果不大。
而泰山以南,有蒙山,以東地帶有沂山等山,群山相連,隨時可以撤出泰山,向這些山區轉移前進,避開日軍重兵圍剿都是較為容易做得到的事情。
“團長,這就是泰山了!果然是群山峻嶺,易守難攻的好地方,打游擊的好地方!”進入泰山之中,一營長張大彪向李雲龍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