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是十幾名少壯,有拿著刀劍的,也有的乾脆使的獵叉。
雖是一幫草寇,人數和體力上,仍是佔了非常明顯的優勢。
三名匪首躲在樹叢中,評估了一下對方的實力,就等高力士烤火正悠然忘我的功夫兒,大吼一聲率眾殺出。
高力士當然不甘心死在幾個草寇刀下,奈何寒溼症發作,一身功夫難以施展,只好仰仗幾個小太監與眾草寇纏鬥。
這些小太監受高力士提點,學過功夫,私下也有演練,奈何沒有實戰經驗,更沒殺過人。
從沒殺過人的人,在生死之戰中是很吃虧的,沒有殺心,便狠不起來,下不去手。
山谷空曠,廝殺聲傳出去老遠,在空谷間來回激盪。
這殊死搏鬥的喊殺聲,傳入山道上一名騎著瘦馬的老者耳朵裡。
這老者一身灰袍,花白的頭髮,腰懸寶劍,嶙峋瘦馬的鞍子上掛著一柄長槍。
兵刃撞擊聲,喊殺聲,激起老者沉寂已久的熱血和俠心。
想當年,他正青春年少,也是騎著馬,腰裡懸著寶劍,從碎葉城不遠千萬裡,來到中土,來到蜀中游歷。
只是那馬是上等的西域寶馬,那劍亦是祖上流傳的龍泉寶劍。
當時的他以一人之力,鬥敗四十餘名遊俠兒。
老者驅馬快行,很快便望見前方山坳裡打鬥的眾人。
誰是賊人,誰是路人,一眼便知。
他趕緊下馬,在路邊樹上拴好。
馬雖瘦弱,也是拋下臉面為一富貴人家寫了一首贊詩,勉強換來的。不容有失。
老者冷然拔劍,腳下踏風,幾個跳躍衝入陣中。
這老者自稱是大漢飛將軍李廣的後人,所使的劍招亦是祖上流傳下的三十六路破軍劍法,專是當年李廣在軍旅中對戰殺敵時總結創立的。
這劍路剛猛凌厲,招招逼人要害,不消十數回合,賊人已被斬殺過半。
瘦馬老者一味廝殺,顧不上看清路人是誰。
看在一邊烤火的高力士卻看得真切,認出來人,笑著暗道一聲“冤家”,不住的搖頭。
這瘦馬老者不是旁人,正是謫仙詩人李太白。
對於山賊來說,“人為財死”就是個笑話,保命永遠是第一位的。
山賊丟下同伴的屍體和受傷的同伴,鬨然四散,順著崎嶇的山路逃走。
李白挺著長劍,把受傷的山賊也趕跑,直到看著他們跑遠了,才回過頭來,去看那位似乎受傷不能站起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