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李大人點撥。”李豫一仰脖,把酒一飲而盡。
“至於回紇方面嘛,”李輔國順手把回紇王的密信遞給了李豫,原本李豫手中那一份,只是一份簡要的抄本:“回紇王希望皇上能夠派出援兵,幫助他們平定叛亂。”
李豫迅速看完了那份密信,長出了一口氣:“自太宗皇帝以來,就曾多次出兵幫助回紇一部,安陸山叛亂事發,回紇王也是積極派兵勤王,他提出這樣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只是眼下洛陽之戰正在緊要關頭——李大人,以為該如何答覆他呢?”
“回紇一族和史思明的事情,可以聯絡起來看,倘若真的能夠招撫史思明,裡應外合,收復洛陽就勢如破竹了,如此以來——就可以先讓洛陽大營的回紇兵馬回去,甚至調派五千兵馬一同隨行,幫助回紇王平定亂事,也是沒問題的。”
“如此甚好。”
“黑龍逆脈和史思明的事情,本身就是一件事,不過,就算不去幫助史思明奪回家眷,這逆龍之脈都是要儘早毀掉的,這件事就聽憑郭子儀和李泌自行安排人馬。”
“只是,史思明這個人,不曾與他有過什麼來往,李大人以為他是真心投降,還是詐降呢?”
“哈哈哈哈,殿下,當初殿下同郭子儀、李泌在一起,他們不經常說什麼,兵者,詭道也,兵不厭詐嘛,就算史思明詐降,他也總要拿出些籌碼來,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只要他肯露頭,相信郭子儀和李泌定能抓住機會,收復洛陽的。”
“那麼,對於史思明這個人?”
李豫追問。他還是想試探一下,李輔國對史思明到底是什麼態度。
“老奴,會提醒皇上,小心提防此人的。”
果然,李輔國並不相信史思明,或者說因有嫌隙,不肯相信他。這一點,李豫也很清楚——當初李輔國還在東宮服侍太子的時候,史思明隨著安祿山進京面聖。
當時,太子李亨正侍立玄宗著皇帝身邊,安祿山跪拜過皇上,便起身站起。
玄宗皇帝要他叩拜太子,結果安祿山竟說自己是個蠻人,只知有皇上不知有太子——拒絕了。引得朝堂上一片鬨笑
玄宗皇帝竟也任由他胡鬧,不再追究。
到了玄宗皇帝御賜酒宴之時,李輔國便藉機嘲諷安祿山之流不懂禮數,沒想到他身邊的史思明竟大打出手,當著群臣的面兒接連抽了李輔國幾個耳光。
這件事,李輔國一直記恨在心裡。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雖說這李輔國心胸狹隘,可當時的事情怎麼也是為了父皇的顏面著想。
只希望他們之間的恩怨,不要影響了國家大計便好。
“那麼,他的條件是否要全部答應他呢?”
“當務之急是要收復洛陽,他要的條件答應了也未嘗不可。昨天夜裡已經和皇上提過此事了,皇上的意思也是答應他,還要封他做歸義王,范陽長史,河北節度使。”
原來,李輔國早就向皇上稟報過此事了,卻還假裝在和自己商議。
“金書鐵券這樣的事也要答應麼?”
“皇上準了,不過鑄造打製也頗費時日,聖旨上可以先應允,等到金書鐵券製作完成,再行頒予,他也是玄宗朝的舊臣,他該明白這個的,至於他要求殿下寫一份保他身家性命的手諭,寫給他就是了。”
幾項事情談的非常順利。
等到肅宗臨朝,議事也進行的十分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