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大唐封魔錄> 五、瘋漢狂語•夜探病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五、瘋漢狂語•夜探病坊 (2 / 3)

唯獨郭曖,十四五歲就好偷偷跑出去在那西市、東市裡轉悠,與那些當壚胡姬逗笑,和走江湖賣藝的孩子戲耍。

總之,不論江湖術士,和尚老道,巫婆神漢,外教坊裡的舞姬樂師,少府寺的各色工匠,西域來的商販駝師,波斯來的傳教使徒,他都交往得來,就是與那教書的先生和不來。

這些年漸漸好些,也是好佛好道好茶好詩,好與那歌姬飲酒賦詩,好與些江湖漢子喝酒划拳,學了一身稀奇古怪的玩意。搞得大半個長安城裡,都知道這個浪蕩公子,卻幾乎忘記了他的名字。

知子莫若父。雖然平日裡也沒少打罵這個浪蕩子,但是郭子儀相信自己這個兒子。郭曖雖然浪蕩乖張,卻還從未出過什麼真正的差子,他有他自己的心思,只是不為旁人所理解。因此,他才提議把這件事交給郭曖去辦。

不過,郭曖有一點是估計錯了。那就是白日裡跟蹤自己的那波人並非針對自己一人而來。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郭曖收到了那封密信。

郭曖接到信至少六個時辰之後,廣平王、建寧王上奏朝廷的奏章才送達長安。如今的朝廷,似乎早已如東、西兩市一般。奏章一到,訊息已經四散開去。

長安之中的廣平王府、建寧王府、郭府,都迅即被人安插了眼線監視。郭曜吩咐管家郭安加強戒備,便是因為他也察覺到了那些暗中的人。因為郭曖當時已不在長安,是以那暗中的勢力等到郭曖回到長安之時,才跟蹤上來。

也正巧郭曖這浪蕩不拘的性子,雖然發現了追蹤者,卻沒有急著揭穿他們,歪打正著的把他們蒙在了鼓裡。

郭曜、郭曖傾談良久。郭曖很受用,不像是在談什麼驚天大事,倒似是兄弟談心一般。大哥向來嚴肅,這樣與自己談吐良久,也確實難得。

更聲響起,已是亥時。長安城開始了夜禁。郭曖回到自己房中有一會了。他坐在書案前,又擺弄起那架木鳥,若有所思。

亥時三刻,白日裡喧鬧的長安城終於安靜下來。坐在書案前,偶爾有秋風吹過,窗前一側的芭蕉便發出迎風摩挲的聲響。

七寶伺候完少爺洗漱,已回自己的房間睡下。郭曖收起木鳥,放到一架紫檀雕樓的多寶閣裡。在靠近床頭的木櫃裡,有一個暗格,暗格裡放著一件銀灰色的衣服,據說那是用吐蕃國大雪山上的銀蠶絲線混合了浣火紗織成的,水火不侵之外,平常的刀劍也難以傷到它分毫。

郭曖穿了夜行衣,挎了刀,取了一個犀牛皮製的背囊,躡手躡腳的來到屋外,飛身躍上房去。

那犀牛皮的背囊,是一個林邑國來的使者送給他的,裡面是各色的江湖朋友或送他或替他做的一些小巧玩意。

有攀牆渡水用的鉤爪、水鬼,有火摺子;有一段長過三十餘仗的豹筋繩子;有一個牛皮卷裡裹滿了鉤針、直針、柳葉刀、小彎刀等,一團桑樹皮糅取的白色細線,一根精鋼小管,一頭斜切,緣口很是鋒利;一隻二寸見方的木盒裡裝著紙墨刀筆;還有一架極其精緻的小弩,黃銅製成,收著的時候不過手掌大小,一寸來厚,展開來也不過一尺左右大小,機匣裡藏滿三十根二寸長的駑釘,裝上機簧和猴筋催動,可以連續發射。另外就是些瓶瓶罐罐裝滿各種粉末藥劑。

郭曖的輕功很是駁雜。一位南天竺來的胡僧教過他登天術。一位在崑崙山修行過的道士教過他神行術和夜行術。夜行術更注重夜間攀牆援樹隱身潛行。郭曖就儀仗了這夜行的本領,由這長安城的東北角直向西南方向的歸義坊疾行而去。

愈往西南,燈光愈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街道上,巡更的燈籠來回遊蕩。約麼行了三刻鐘的時間,郭曖便來到了歸義坊,他輕身從房上躍下,走在街道的陰影裡。

因為戰亂的緣故,長安城裡人口劇減,這平民聚居的地方雖然回填了不少流民,還是有不少院落空置著。依著王維的說法,郭曖大概找到了那家院落。門前掛著一盞燈籠,燈籠和門額牌匾上的字一樣:永福悲田坊。

悲田坊,也叫病坊,濟病坊,養病坊。是唐初時期就開設的慈善機構,一般由政府出資興建,由政府的義倉提供米糧,然後招募寺廟的大德僧侶主管;也有一些門閥巨賈、寺廟道觀私行開設,不受政府管制。主要收養一些老人、棄兒、殘疾人,或者乾脆流離失所的窮人。

茶人陸羽,便是一個在弘福寺開設的病坊長大的棄兒,如今也在寺院裡幫忙照顧貧苦孤老,他也是王維的朋友之一。所以,郭曖認識,據說他正在把古今飲茶之道輯錄成一本書。

郭曖左右看了,並無人往來。便再次躍上牆去。這是一座兩進的大院,中間起了一座二層閣樓。前院裡黑漆漆沒有光亮,後院西邊一間廂房裡亮著一盞燈,燈影恍惚可見裡面還有人沒睡。

郭曖提了口氣,吐納幾次,調勻了呼吸,幾番手腳攀援便如壁虎般遊了過去,倒掛在房樑上。只聽裡面一個柔聲的男子說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