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聽了這個建議,心中倒是頗為認可,但卻依舊面無表情的說道:“蔡大人的建議如何?大家說說!”
禮部尚書錢昌站出來奏道:“陛下,臣認可蔡大人的建議,大乾上百次的治河,取得的效果不大,一方面是黃河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未嘗不是朝庭的原因,朝庭治河,大多是修修補補,從未如此係統性的治河,臣認為,試試又何妨,每年那點錢糧朝庭還是虧得起的!”
孫化也出口相幫道:“陛下,臣認可蔡大人的意見,臣從工部上百次治河的資料中,從未見到過如此有建設性的建議,臣也認為,試試又何妨?”
一見兩位大佬出口相幫,底下的大臣們頓時是無話可說了。
確實,以大乾的國力,每年耗費的這點錢糧,也就毛毛雨,況且又不是一次性就撥付數百萬兩,這是分批次的撥放,也就頭一次撥放的大一點,細細算下來,這治河也確實耗費不了多大的錢財。
而這時,戶部尚書楊博也出列開口說道:“陛下,按蔡大人的建議,戶部錢糧方面倒是承受得起,只是這治河大軍,召集的民夫都是無償的,時間太長了,怕是會出亂子!”
“臣建議,這次的治河大軍,由朝庭出銀,採取有償制,而且這治河大軍,必須兩三年就換一次!”
而這時,兵部尚書趙山也出列奏道:“楊大人的建議倒也可行,但臣認為分批次召集各地的民軍修河才是最好,這樣一來也方便管理,而且也更加高效!”
趙山一聽楊博的建議,馬上就開口奏道。大乾朝庭的所謂民軍,就是每年大乾朝庭組織那麼一兩次青壯年的集訓,官方稱之為“民軍”,其實這是專門為大乾軍隊後勤提供人力保障的,有時候也會加入軍隊作戰。就像現代的預備役差不多。
而大乾的“民軍”則受樞密院及兵部雙重領導,樞密院負責訓練,兵部負責組織。因此聽到有償的時候,趙山才會這麼積極的開口,這算得上是為兵部的下屬人員謀些福利。這樣,兵部再組織這些民軍,才會更加順利,兵部的工作才會好作。
而幾次朝會都沒開口說話的吳勇也出列奏道:“陛下,臣認可趙大人的意見!”他的想法和趙山的差不多。
但想了想,又說道:“陛下,要不直接讓軍隊上吧,參加治河大軍計程車兵,除了領一份軍餉,再加一份額外的補貼,這樣一來,更方便管理,也更高效!”
“陛下,大乾的軍隊是最有戰鬥力的,也是最忠誠的!這種苦力活,不勞煩民間的勞力了,就該由大乾軍隊出面,上刀山,下火海,我們是在所不辭!”吳勇是一臉正氣的又說道,鬍鬚夾雜著唾沫星子翻飛。
眾大臣是齊刷刷的望向吳勇,這種為了爭些好處,這麼不要臉的話也能說得這麼正義凜然的,讓眾大臣心中是佩服不已,難道這年頭武官都進化了,變得都如此不要臉了!
鄭文聽了,心中也是一樂,但覺得也未嘗不可如此,現代還不是有生產建設兵團,鄭文認為,可以借鑑一下嘛!
民間的勞力一多就難於管理,但軍隊卻不會如此。鄭文覺得,自己應該組建一支大乾版的生產建設兵團,一遇到什麼大型工程,就專門讓這支兵團上,保質保量,發給他們的錢,自己可以專門在大乾皇家銀行為他們開設賬戶,這些一來,錢還不是在自己手裡,鄭文是越覺得可行。但是萬萬不能說出來的。
於是,鄭文就又開口說道:“這倒也可行,只是這軍隊願意嗎?”鄭文有些不確定的問道,雖然是發錢的,但修河這個工作卻確實是苦。
“陛下,怎麼會不願意,這發錢的好事,有的是人搶著做!”其實吳勇在搞清楚陛下的心思之後,大乾的軍隊重心南移,十年之間大乾北方的軍隊怕是大都得幹閒著。
眼巴巴的望著南方軍隊立功,心裡好受才怪,得必須給他們找些事情做。
所以,吳勇在聽了趙山的話後,故才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