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孺子可教,其實這麼說也沒什麼不對,在我看來這場相遇本就是白素貞有意為之,為的就是順理成章的接近許仙。至於白素貞為什麼要這麼做,你們可以開動自己的腦筋奪取琢磨琢磨。”
程小樓讚許的笑了笑,在他的引導下梅郎終於變得有些開竅了。
學戲要刻苦用功,但也不能一個勁兒的死學,每一齣戲其實都有很多值得思考和琢磨的地方。
吃的越透,對戲理解才能更深,這樣在戲臺上塑造出來的人物才有神韻。
如果只是單純到了在臺上跟著伴奏把戲詞唱出來,這樣的京劇是沒有靈魂的。
得了程小樓一句誇獎,梅郎開心的像個受到老師獎勵的孩子。
“《遊湖》這出戏到這裡,第四個角色艄公就該出場了,這個角色看似不重要,實際上卻起著互相銜接和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
艄公唱道:“漿兒劃破白萍堆,送客孤山看落梅。湖邊買得一壺酒,風雨湖心醉一回。”
“你們要細細琢磨體會唱的這四句詞,每一句其實都非常有深意,乍一聽似是而非,其實卻意有所指。”
許仙:“喂,船家!”
艄公:“客人要船嗎?”
許仙:“正是。”
艄公:“你們要上哪兒啊?”
許仙:“先送二位娘子到錢塘門,再送我到清波門。”
艄公:“啊,這……”
許仙:“多給你船錢就是。”
艄公:“好好,你們上船吧。哦,船板太滑,你們要小心吶。”
這一段許仙跟艄公的對白既是過度,其實也是對許仙性格的一種表現。
艄公用船槳攙扶著白青二蛇上了船,許仙又自己跳上了船,這個時候就要注意細節了,湖上的船一般都是小船或者扁舟,有人跳上了船是不是會搖晃?
所以我們在戲臺上表演的時候,一定要把船在湖上搖晃的細節表現出來,這樣才會顯得逼真。
在船上自然就要用到船步,同樣是船步,可程小樓做出來就好像真的站在船上隨著微波輕輕盪漾一般。
“許仙喊了聲開船,船伕提醒了一聲湖裡風大,你們要靠緊一些呀,這個時候小青也故意偷笑著在旁邊起鬨,‘是啊,雨下大了,咱們三個人共用一把傘吧。’”
這個時候就表現出許仙忠厚老實的性格了,外面明明風大雨大,他卻一個人站在船頭淋著雨吹著風,絲毫不敢唐突佳人道:“我不要緊的。”
白素貞:“這如何使得?”
說著就跟小青使眼色,讓她把傘給許仙遮雨。
艄公唱道:“最愛西湖二月天,斜風細雨送遊船。十世修來同船渡,百世修來共枕眠。”
巧合的事總是時有發生,這個時候雨突然停了,許仙既失落又高興的說道:“雨已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