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角兒都會將自己的作品放到梨園之聲上,一是做渠道宣傳,二是做數字版權銷售。
再紅的角兒如果沒有網路的版權作品銷售,就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斷的登臺唱戲,一年又能直接面對多少戲迷,能賺到多少戲票分紅?
那些角兒在成名之後,最賺錢的渠道永遠都是代言、上節目、作品的數字版權銷售這三樣。
在所有收入當中,數字版權銷售所佔比重最少也在三成以上。
到那個時候在戲院登臺唱戲的分紅,相比之下所佔的比重恐怕連一成都不到了,而且還累的半死。
畢竟華國的人口比程小樓前世所在的中國只多不少,戲迷的消費能力強大到令人髮指,一些頂尖名角兒一齣戲的數字版權都能賣到上千萬。
梨園之聲除了是那些當紅名角兒的重要宣傳渠道,和數字版權收入渠道,同時也是全國各地的梨園後起之秀想要一夜爆紅的最佳選擇。
“原本我還打算等進了皇家京劇好好沉澱一兩年,再正式在華國梨園界亮相。既然我現在人微言輕,說的話也引起不了別人的重視,那就索性兩條腿走路吧。果然,無論在哪個世界都是這麼現實,有了足夠的名氣、地位,才有與之相匹配的話語權啊!”
程小樓拿起面前的優盤看了一眼,再不遲疑,立即根據網站的提示註冊賬號,完善了個人資料後,他又繫結了自己的銀行卡,大概等了十多分鐘後臺就顯示稽核透過。
接下來,他便開始上傳提前錄好的京歌《梨花頌》。
取名的時候他直接用了自己的本名,頭像則是選取了前兩天特意去拍的一組青衣裝扮藝術照中最滿意的一張。
等到作品上傳完成後,程小樓又順手在華國使用人數最多的部落格網站上註冊了一個賬號,暱稱、簡介、頭像這些都跟梨園之聲上的完全一致。
“兩塊錢下載一次,不知等到晚上下載量會有多少,在沒有任何推薦的情況下,估計一天能有百十次的下載量就不錯了。”
做完這一切,程小樓不禁輕輕呼了口氣,不管怎麼樣第一步算是邁出去了。
選擇這出《梨花頌》作為第一首作品上傳到梨園之聲上,也是他經過再三思考做出的決定。
既然要推行京劇藝術創新的思想和理念,在他看來第一首作品選擇京歌《梨花頌》再合適不過。
至於後續有可能面臨的質疑,甚至炮轟,他在選擇這出戏的那一刻就已經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
現在他反而不再擔心將自己置身於風口浪尖上,流言蜚語中。
成功上傳了作品後,程小樓反而更擔心自己這出戏在汪洋一般的網路世界裡,會石沉大海激不起半點水花。
儘管他對自己的扮相、唱腔、作品都非常自信,但架不住梨園之聲上已經有數以萬計的京劇作品啊。
更何況他此時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在程小樓的預計中,《梨花頌》傳到網上發酵傳播一個多月,等到九月初開學的時候能濺起一小朵水花就足以達到他的預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