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齣《梨花頌》,好一段感人肺腑的悽美愛情。這出戏結構嚴謹,詞曲典雅,意境深淵,回味悠長,實乃不可多得的佳作!程同學,請問這出《梨花頌》是出自哪位劇作家之手?”
程小樓剛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戲臺左側考官席上一名滿頭華髮,戴著厚底銀框眼鏡的老者便直勾勾的朝他看過來,驚豔不已的問道。
程小樓對這位書卷氣濃郁的老者有些印象,之前聽前排的考生提到過,好像是一位在梨園界分量不輕的劇作大家,姓什麼他倒是不記得了。
“老師您秒讚了,這出戏並非出自劇作大家之手,它是由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
程小樓恭恭敬敬的站起來,顯得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尖謙虛說道。
“什麼?!剛才那出《梨花頌》是你寫的?”
那位劇作大家先是一愣,驚的一下子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一眨不眨的死死盯著程小樓,內心中的震動簡直無以復加。
“不可能吧,他才多大年紀就能寫出這麼有深度的戲來。”
不等程小樓再次開口,一名年齡約莫三十出頭的英俊青年皺了皺眉,很是懷疑的說道。
“王老闆說的有道理,這出《梨花頌》可不簡單啊,如果我沒聽錯的戲裡好像加入了流行音樂的元素,伴奏、曲調、程式都跟京劇有所不同,這出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乃是對京劇藝術發展的一次全新的探索與嘗試。這種作品別說是他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就是國內那些頂尖劇作家都不一定寫得出來。”
那名英俊青年話音剛落,旁邊那名年紀跟他相仿,眉宇間透著一股子傲氣的矮個子青年也立即出聲附和道。
說話的這兩位年輕考官程小樓也有些印象,被稱作王老闆的英俊青年好像專工小生,在龍城有幾分名氣。出生附和的矮個子青年則是一名比較少見的小花臉,在龍城也是叫得響名號的角兒。
“也不一定,我倒是覺得這種打破常規的一種嘗試反而符合年輕人的想法,而且這位程同學唱腔醇厚流麗,感情豐富含蓄,高寬清亮、圓潤甜脆俱備,這種唱腔前所未見,完全不同於當今梨園界的其他青衣派系。”
兩位年輕主考官對《梨花頌》出自程小樓之手顯然持懷疑態度,不過這不代表所有考官都不相信他能寫的出《梨花頌》這種級別的戲來。
那位在十位考官中資歷最深,同樣工青衣的沈派青衣掌舵人沈一書老先生就不同意那兩位年輕角兒的看法。
“沈老說的對,這位同學的嗓音脆、亮、甜、潤、寬圓俱備,而最難得的是又甜又亮。他莫非是某一派鮮少出世的當代青衣傳承人?”
沈一書的話音剛落,坐在他旁邊的皇家京劇大學特級教授,吳派老生當代傳承人之一的吳起,也隱隱有些激動的看了一眼後排的程小樓震驚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