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龍城報考皇家京劇大學,是程小樓在決定離開綿山的那一刻就計劃好的。
經過三天前那次被指控叛師偷戲事件後,越發更加堅定了他的這個想法。
要想實現他那個還在完善中的計劃,成功考上京劇大學只是第一步,但這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來到這個世界的這一個多月,程小樓深切的發現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京劇文化了解的還是太少了,特別是系統性的底蘊和傳承,幾乎處於空白狀態。
而且這個世界對京劇本身之外的發展,大大超出了前世的中國,特別是虛擬造景的技術,他更是一竅不通。
無論是前世的中國,還是這個世界的華國,京劇都是一門非常講究底蘊和傳承的藝術,如果有一個好的出身和師承,無疑會少走很多彎路。
別看他現在透過三天前那件事一躍成為隆中省炙手可熱的角兒,但是程小樓自己心裡非常清楚,如果不是腦子裡的那些經典劇目支撐著,他根本就不可能走到這一步。
隆中在華國三十六省中,不過是最偏遠的省份罷了,真正出彩的角兒和戲碼本就不多。
華國的京劇傳承了數百年,歷朝歷代都有驚才絕豔的京劇大家,能夠媲美《鎖麟囊》、《荒山淚》和《探陰山》這種殿堂級的戲碼同樣不在少數。
如果僅憑腦子裡裝著的那些精品戲碼就認為能夠縱橫華國梨園界,那他就真的是個大傻叉了。
而且經過這一個多月的研究,程小樓發現這個世界的京劇近些年隨著電影、電視劇、綜藝、選秀、演唱會,和國外娛樂文化傳入的衝擊,已經明顯開始出現了疲態。最多再有個十年八年,這個世界的京劇極有可能步入前世中國京劇的後塵。
這種結果顯然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前世中國的京劇從國粹凋落至鮮少有人問津的境地,就算他生旦雙絕,淨醜皆通,也沒有回天之力。畢竟大環境如此,非人力可抗衡。
那是一門國粹的悲哀,也是一個時代的不幸。
但如今的華國卻不一樣,京劇才剛剛露出疲態,如果能夠結合兩個世界的傳承和底蘊,有所創新和發展,還是有可能再讓京劇這門藝術煥發出第二次生命力,重新回到神壇也並非不可能。
前世的遺憾已然鑄就,這一世他絕不允許自己再親眼見證京劇的沒落。
況且,他還夢想著讓地球的京劇藝術在這片土地上重新璀璨奪目,成為梨園界最耀眼的那顆繁星。
也正因為如此,程小樓才毅然決定前往龍城報考京劇大學,趁著年輕再好好沉澱兩年,重新系統性的學習這個世界的京劇藝術,他認為只有盡最大可能吃透這個世界的京劇藝術,才有可能跟前世中國的京劇互相印證結合,從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再看看能否輔以其他藝術形式的適用手段和科技,讓京劇重返神壇,再鑄神格。
“我覺得小樓說的有道理,綿山城畢竟還是太小了,咱們那裡的角兒放在龍城算個屁,跨刀配戲說不定都沒人要。要是再年輕個幾年,我也想去讀個大學,再好好學幾年戲。可惜,我已經過了讀大學的年紀,等我大學畢業都二十五六了,到那個時候再想成角兒恐怕就真沒機會了。”